“姑姥姥就要死了!”粱太后伸出枯树一般的手,抚摸着粱女美丽娇媚的面颊。
“不!粱女不让您死!”粱女哭了,哭得很伤心。
粱太后说:“这是我罪有应得。我本以为只是对付宋人,应该没关系……哇!”她吐出一口鲜血,迷留之际,把兵符交到粱女手中。“带上它快走!炎黄一族完了,已经没有多少气运了。希望,希望它……”
话还没有说完,粱太后便死了。
粱女哭得很是伤心。
半妖的称呼,显然让她回到那个夜晚。
姑姥姥的内疚悔恨,她都看在了眼里。但是……
为什么?
她不明白,什么炎黄一族完了?谁又是炎黄一族?姑姥姥说的是什么?
她不明白,也听不懂。
是的,听不懂。身为异族统治下的新一代,什么炎黄,与他们有关系吗?
就是有,统治者也会让它没有。
后世的网络媒体那么发达,都有无数的香蕉人,更何况这愚民政策下的封建王朝。
在儒家的“入则为华夏,出则为夷狄”的政策宣传下。
乾顺对高度发展的儒家文化与汉族文明十分倾慕,他决定在夏大力提倡汉文化,以改变西夏的落后风气。永安三年,他借御史中丞薛元礼之口倡导儒学,在薛元礼的上疏中称:“士人之行,莫大乎孝廉;经国之模,莫重于儒学。昔元魏开基,周齐继统,无不尊行儒教,崇尚诗书,盖西北之遗风不可以立教化也”。因此,只有重新提倡汉学,才能改变夏的不良风气,挽救面临的危机。乾顺采纳了薛元礼的建议,下令在原有的“蕃学”之外,特建“国学”,教授汉学。挑选皇亲贵族子弟300人,建立“养贤务”,由官府供给廪食,设置教授,进行培养。
这在任何一个儒教熏陶下的人看来,他,李乾顺,是正宗的华夏人。
哦?原来如此。难怪在后世的历史上,李乾顺的历史齐绍,一篇篇一句句,尽皆是溢美与惋惜。
原来如此,理应如此。
这样的人才是历史上的天下圣主啊!
至于他对自己祖国做过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