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两人这么斗嘴,张无风和苏茹也觉得很是温馨,很有一种一家人贫嘴的感觉。
不过,黄姓老者说的东西,确实是好东西不假。
“哼,那我就给你们仔细说下内劲的运用三大境界,明劲、暗劲、化劲!老婆子,你继续用你那庸俗的眼神和腼腆的目光看我吧!”
“哼,看你,我用白眼和鄙视的目光!”
“哼!明劲者,即拳之刚劲也。易骨者,即练精化气,易骨之道也。因人身中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不合,体质不坚,故发明其道。大凡人之初生,姓无不善,体无不健,根无不固,纯是先天。以后,知识一开,灵窍一闭,先后不合,阴阳不交,皆是后天血气用事,故血气盛行,正气衰弱,以致身体筋骨不能健壮……拳经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与古之五禽、八段练法有体而无用者不同矣。因拳术有无穷之妙用,故先有易骨、易筋、洗髓,阴阳混成,刚柔悉化,无声无臭,虚空灵通之全体。所以有其虚空灵通之全体,方有神化不测之妙用。故因此拳是内外一气,动静一源,体用一道,所以静为本体,动为作用也……暗劲者,拳中之柔劲也,即练气化神、易筋之道也。先练明劲,而后练暗劲,即丹道小周天止火再用大周天功夫之意。明劲停手,即小周天之沐浴也。暗劲手足停而未停,即大周天四正之沐浴也。拳中所用之劲,是将形气神合住,两手往后用力拉回,其意如拔钢丝。两手前后用劲: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回拉;或右手往前推,左手往回拉,其意如撕丝绵;又如两手拉硬弓。要用力徐徐拉开之意。两手或右手往外翻横,左手往里裹劲。或左手往外翻横,右手往里裹劲,如同练鼍形之两手,或是练连环拳之包裹拳……化劲者,即练神还虚,亦谓之洗髓之功夫也。是将暗劲练到至柔至顺,谓之柔顺之极处,暗劲之终也。丹经云:‘阴阳混成,刚柔悉化,谓之丹熟’。柔劲之终,是化劲之始也。所以再加上功夫,用练神还虚,至形神俱杳,与道合真,以至于无声无臭,谓之脱丹矣。拳经谓之‘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是谓化劲。练神还虚,洗髓之工毕矣。化劲者,与练划劲不同。明劲暗劲,亦皆有划劲。划劲是两手出入起落俱短,亦谓之短劲。如同手往着墙抓去,往下一划,手仍回在自己身上来,故谓之划劲。练化劲者,与前两步功夫之形式无异,所用之劲不同耳。拳经云:‘三回九转是一式’,是此意也。三回者,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即明劲、暗劲、化劲是也。三回者,明、暗、化劲是一式;九转者,九转纯阳也。化至虚无而还于纯阳,是此理也……”
黄姓老者很是高傲的说着这些所谓的东西,刘老妇人固然嗤之以鼻,脸色却严肃了几分,目光之中带着几分欣赏。
而张无风和苏茹,则是心中有所感应。
在内劲具体划分之中,还有着明劲、暗劲和化劲之分,只是其具体划分,张无风也尚且不知。
不过按说,如果说境界,如今他应该至少在暗劲的程度,按照黄姓老者的划分,那一眉道人的实力,也不过暗劲层次。
如此一来,武学之路,看样子确实很漫长了。
“怎么样?分析透彻有理吧,肚子里有货的人,是经得起考验的,真金不怕火来炼!哼哼!”黄姓老者傲然的说道。
“你这东西,已经忽悠了好几次不懂的人了,在懂的人面前,也不过只是一番纸上谈兵的东西罢了。你懂形意,懂这些,但是难道我会不懂?
哼,就拿形意拳拳术而言,形意拳术之道,练之极易,亦极难。易者,是拳术之形式至易至简而不繁乱。其拳术之始终,动作运用,皆人之所不虑而知,不学而能者也。周身动作运用,亦皆年常之理。惟人之未学时,手足动作运用无有规矩而不能整齐,所教授者,不过将人之不虑而知、不学而能、平常所运用之形式入于规矩之中,四脚动作而不散乱者也。果练之有恒而不间断可以至于至善矣。若到至善处,诸形之运用,无不合道矣。以他人观之,有一动一静,一言一默之运用,奥妙不测之神气。然而自己并不知其善于拳术也。因动作运用皆是平常之道理,无强人之所难,所以拳术练之极易也。中庸云:‘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难者,是练者厌其拳之形式简单而不良于观,以致半途而废者有之,或是练者恶其道理平常而无有奇妙之法则,自己专好刚劲之气,身外又务奇异之形,故终身练之而不能得着形意拳术中和之道也。因此好高务远,看理偏僻,所以拳术之道理,得之甚难。中庸云:‘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即此意义也。
……”
刘老妇人以鼻音轻哼一声,随即道,“这些东西,每本武学真解上都有分析,特别是形意门和八卦门交好多年,相互之间的点评,更是多如牛毛,老一辈的文字,字字珠玑,你觉得有道理了,记下来也不足为怪,但是在这里装模作样,就是让我看不惯!一大把年纪,还骗弟子的东西,有本事找我来拿吧!”
刘老妇人冷哼说道。
“老婆子,找你拿?还不如面对一只大猩猩的好,在你身边,我就没有过面子,还说什么其它!我今天就和你较量上了,你说我忽悠人,我就拿真东西和苏茹他们换,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告诉我功法,哼!”
“你敢说我是猩猩?你找打!”
“打就打,谁怕谁?”
“那就打!哼,几天没挨打看你是骨头痒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