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三千就三千。不过新娘子坐轿子,我这新郎坐怎么呢,不会是在前面开个车子吧?这样就有点煞风景了。”王荔见价钱不贵就答应了下来。
张太平笑了笑说道:“给新郎自然也有配备的东西。这两天我打算出去一趟再买几匹马回来,除了用来拉车的马,还有给新郎骑的马儿。”
“新郎骑马,新娘坐轿子,这个倒是搭配。”
这是就这样谈妥了,算是轿子的第一笔生意了。
张太平心情不错,王荔也是满面春风。结婚的时候自然需要婚车了,而这接新娘子的婚车还必须是好车,家里面有好车的话自然是不用*心这个,没有好车的话还得租赁一辆好车,一天几千块钱是少不了的。如此算来,和租赁轿子的价钱差不多,但是轿子却能更显得有喜气和新意。花同样的钱起到更高的效果,他自然是高兴了。
张太平问道:“过几天都要结婚了,你不在家里准备还跑出来工作?”
王荔做出一副无奈的样子说道:“那也是没办法呀,结婚后就要养老婆,到时候还得养孩子,所以现在得抓紧时间多赚一些了。”
张太平看得出来他的家庭情况不错,这样的话自然是玩笑了。
又问道:“婚纱照拍了没?”
“这个早就拍过了,要是早一点发现你这里,就来你这里来拍了。”
张太平说道:“确实有点遗憾,但是你可以将你的朋友介绍过来在这里拍婚纱游玩都可以。”
王荔大笑着说道:“一定,一定!这次我结过婚之后肯定能帮你将广告打出去。”
一个村子里面的老人围着轿子看了好一会儿忽然对着张太平说道:“大帅呀,你这辆马拉的轿子到了过年的时候可以当成一件社火了。”
“社”,古指土地神,从古到今,社火都有祭祀、祝福之意。《管子·乘马》曰:“方六里,为社。”即方圆六里为一社。以社为单位“击器而歌,围火而舞”,故称社火。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传统庆典狂欢活动,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
每当严冬已尽、冰雪初融、春暖花开、大地复苏之时,先民们就杀猪宰羊,用自己获得的劳动果实,祭祀“神灵”,祭祀祖先。此时,终年劳累的原始先民有了歇息的机会,他们欣喜若狂,就把自己“打扮”一下,在脸上涂上朱砂,把鸟羽扎缚在头上,大喊大叫,狂蹦乱跳。这便是人类最早的社火。
不过随着发展,时至今曰社火之中祭祀的意味已经几乎消散了,人们现在纯粹是用社火来欢庆。一般庆祝的要么是丰收要么就是一年之中经济的增长。
多数的社火元素都来自于神话或者历史。
一般扮演的有《断桥》、《盗仙草》、《挑黄袍》、《唐僧取经》、《八仙过海》、《包公赔情》等戏剧中的人物。在强烈节奏的锣鼓音乐伴奏下,做行进队列或场地定点表演。
如表演断桥,由许仙,青蛇、白蛇三人用秦腔调唱台词,加以简单的手势动作。旱船,用竹子做成船形,再用彩纸或彩绸粘糊,有船姑娘驾船,走碎步,犹如船在海中行走样,由一老翁走在前面,手拿浆板,做摇船样。跑竹马,用竹子做骨架,扎成马形(也有驴形),以彩绸或彩纸装饰,表演者腰围竹马,宛如骑马一样,男女成双成对,编队穿梭奔驰、跳跃、对唱,乐感强烈,节奏鲜明,气氛热烈。
社火中的种类繁多,秦川大地上主要存在的形式为高芯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