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舞姐的意思是,你自己有这方面的应有想法?”刘洵微微有些好奇,听薛珰舞的口气,似乎她很是有些想法。
“哼哼,本姑娘是技术天才,只管研发,其他的都不管。”说着还做出一副理所当然的摸样。
刘洵无奈的摇了摇头,“舞姐,在这项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上边,我确实是有些想法的,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可以用这一技术把图像和声音同时存储在一张小光盘上,然后做出来一种有别于现在市场上流行的录像机和镭射影碟机的音像视听产品,用于家庭影音。”
“把图像和声音同时存储在一张小光盘上?”薛珰舞微微愣了一下,不过她是做技术出身的,很快便明白了刘洵的意思,“你的意思是,研究出一套新的存储视频信息的标准?”说完之后,薛珰舞便皱着眉头考虑起技术上的可行性来。
刘洵暗暗点了点头,VCD,可不就是一种崭新的存储视频信息的标准?
可惜的是,作为发明出这项技术的万燕公司,当初却因为没有申请专利技术,而导致技术外流,以至于VCD标准的制定都没有资格参与到其中,在刘洵的记忆中,VCD,那是中国人在消费类电子领域,永远的伤,永远的痛,要知道,那是在消费类电子领域,中国唯一可以在世界上唱主角的机会,却因为姜万勐的失误,而导致整个中国丧失了这个机会。
当然,这或许也不能怪姜万勐,因为时代的局限性,那个年代的人,确实是不看重知识产权的保护的,这便导致了VCD在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正是因为这种伤,这种痛,所以,这个时空,刘洵来到了这个展览会上边,至于姜万勐,那只能说一声对不起了。无论如何,这个时空,在VCD领域,刘洵要让自己来唱主角,让整个中国来唱主角。
对于另外一个时空,对于历史上的VCD之痛,刘洵可谓是了解甚深。
另外一个时空中,正是在这场展览会上边,斯高柏的MPEG技术引起了时为安徽现代集团总经理姜万勐的兴趣,他凭直觉立刻想到,用这一技术可以把图像和声音同时存储在一张小光盘上。
此后,姜万勐先后出资57万美元,于1993年9月,将MPEG技术成功地应用到音像视听产品上,研制出一种物美价廉的视听产品——VCD。同年12月,他又与美籍华人孙燕生共同投资1700万美元成立了万燕公司,各取了姜万勐、孙燕生名字中的一个字作为公司名称。
可以说,万燕的初创是成功的,也是辉煌的,94年的时候,整个中国的市场都是万燕的。但是,万燕也给自己酿下一杯苦酒。令姜万勐感到伤心的是,万燕推出的第一批1000台VCD机,几乎都被国内外各家电公司买去做了样机,成为解剖的对象,这便是VCD之伤了。
在刘洵看来,姜万勐算是中国数字光盘技术开发道路上的“革命先烈”。
姜万勐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电视技术工作。他看到我国电视设备的核心技术大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中国企业每年都要为此花大把的银子,他感到心痛。
1992年2月,美国国际广播电视技术展览会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这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视技术博览会。时为安徽现在集团总经理的姜万勐带着自己的同事赴美观展。展会上,一个2平米的展台前,美国C-CUBE公司员工正介绍他们研发的MPEG芯片,引起了姜万勐极大关注。知识分子特有的敏感和探索追求的天性,姜万勐一连三天像着了魔似的围着这个展台转来转去。对这项不起眼的技术他浮想联翩,产生了认识上的飞跃:用MPEG技术可以把图像和声音同时存储在一张小光盘上,制成音像视听产品VCD。广播电视业由此可结束磁带录像机一统天下的历史,而开创光盘记录的全新时代。
这一开创性的构想,激励着姜万勐上下求索。展会上,姜万勐与C-CUBE公司董事长孙燕生相见,两人一见如故。
1993年3月18日,姜万勐与孙燕生共同投资1700万美元,成立了万燕公司,意在用美国MPEG技术研制视听新品。
当然,任何一项技术用于新品研发都不会一帆风顺。
为实现研制中的技术突破,姜万勐一路走来,激情难眠。他发挥极大的聪明才智,经过反复试验,终于世界上第一台VCD机于9月4日研制成功,并通过了国家鉴定。
这是消费电子产品有史以来我国唯一领先世界的成果,吸引着世人眼球,原本,这应该是中国人唱主角的大戏的,可惜……1993年9月,万燕第一批1000台VCD机下线。它完全符合此前国际上正式颁布的图像压缩标准(MPEG1)。万燕要大展宏图了。1994年一年中,万燕生产了几万台VCD机,由于不懈的努力,万燕VCD机迅速占领市场100%的份额,可以说,万燕VCD机初战成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