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种田

【180章】 竞争对手(3 / 4)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在最靠近主席台的几排座椅上,参加竞标的各个单位按照每家三个人员的标准,泾渭分明地坐了下来。这个时候,大家都在拼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生怕竞争对手能从自己脸上细微的变化看出一些端倪。于是乎,这几排座椅上坐着的人,大抵上都是一副扑克脸,似乎全世界都在欠他们大笔的钱。

客商后面坐着的村民就没有靠背椅,茶水伺候的待遇了,他们坐在冰冷的水泥长凳上,一边看着前面的情形,一边聊天。虽然,屁股上传来的冰凉感觉很明显,但是村民们的心里大抵上都是相当的火热。无他,就是因为他们即将在这里见证梁村历史上第一次公开招标。

吵吵嚷嚷了大半天之后,招标仪式终于是开始了。

和中国绝大多数官方组织的会议一样,这一次的招标活动首先进行的还是领导讲话!虽然台下的村民和客商在心里都不太愿意接受领导们枯燥无味的说教,但也是无可奈何。

青云镇那个大腹便便的镇长对着演讲稿感慨激昂地念了大半个小时之后,他终于是过瘾了。当镇长的讲话结束之时,整个会场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旁人不知道的话,还以为镇长的讲话如何精彩?如何鼓动人心?其实,不过就是受尽煎熬的人们内心欢唱的真实写照。

所幸,王华国知道村民们和客商内心的想法,没有再长篇大论地讲话,而是直接宣布招标仪式马上开始。

这几天,来到梁村进行考察的投资者很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资格参加最终的投标。

为了保证粮站的经营权被投资者拿到之后,投资者有足够的实力进行开发、经营,梁村对于投标资格作出了不少硬姓的规定。

首先,参与投标的对象必须是法人,个人是不能参加的,这也就筛选了一些经济实力一般的个体老板,只剩下了实力雄厚的企业。此外,参加投标的企业必须给梁村村委会缴纳一笔保证金,以保证竞标活动的顺利进行。这笔保证金在招标活动结束之后,就会退给没有中标的企业,至于中标的企业,要想拿回保证金,就必须在规定的时间之内马上对粮站进行相应的改造。

这些做法都是刘睿给提出来,最后在梁村村委会通过的。有了这些条款,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中标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粮站进行改造,尽快开门迎客。因为,对于梁村来说,时间并不是很宽裕,因此梁村必须杜绝投机客商参与进来。

随着王华国的一声令下,台下的客商代表就开始鱼贯而起,把这一个星期以来精心制作的竞标书依次交到了主席台。

这一次的竞标形式其实并不复杂,梁村村委会为了避免暗箱艹作,并不搞什么暗标之类的,而是当场把所有的标书进行公开,然后选择一个最佳的方案。

至于评判哪一家公司的方案是最佳的,无外乎从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在拿到粮站的改造经营权之后,中标企业将会承诺投入多少的资金对粮站进行开发?同时,梁村村委会将会在新企业之中拥有多少的股份?

只要在这两个数据上让梁村占据更多的利益,梁村村委会自然就会让提出这一方案的企业中标。梁村这一举动很是让不少习惯于暗箱艹作的企业感到有点不适应,毕竟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弄虚作假实在是有点困难。

中标之后,还得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按照标书上的条件,和梁村村委会签订正式的合作协议。在这个协议上,无论是动工时限、投资金额、分成比例、合作年限还有双方的权利义务等等都要进行细化、量化,半点马虎不得。

不少客商在拿到梁村招标规则的时候,简直是怀疑自己来错了地方。似乎这里并不是一个穷乡僻壤,而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契约精神盛行的沿海地区。仿佛这些客商不是来参加一个小小粮站的竞标,而是参加一个摩天大楼的建设工程一样。

对此,绝大部分的客商心里都是很纳闷,究竟是谁提出的这些馊主意?

殊不知,弄出这样一个招标原则的始作俑者现在也是坐在招标客商的代表之中,若是其他的客商知道了,非把刘睿暴打一顿不可。

按照一般的惯例,外地的客商只要每年付出一丁点的租金,就可以使用粮站的各种设施,改造之后就能变成一个聚宝盆。但是现在,因为有了大量的竞争对手,为了中标,各家企业不得不努力提高自己的条件。如此一来,即便是中标,企业的利润也会下降不少,很是让不少的投资者感到郁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