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种田

【191章】 产业发展(3 / 4)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想到这里,梁村的村民很快反应过来,明白刘睿他们为什么会花费巨资对粮站进行大规模地改造,不就是为了迎接旅客的到来吗?

于是,不少家庭住宿条件比较好的村民开始把自家的庭院整理干净,把空余的房间收拾出来,用于接待游客。

脑袋更加灵活、胆子更大的村民索姓就把自家的果园规整起来,在绿树掩映之下开始修建一排排的房子,打算把自家的果园、池塘等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来接待外地的游客。

就这样,在没有人引导的情况下,梁村的村民们自发地开始了农家乐的启蒙建设。虽然梁村大部分村民还不懂得农家乐究竟是怎么回事,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的行动。或许现在梁村无论是接待能力还是服务水平都还和真正的农家乐有着相当的差距,但是只要迈出了第一步,未来的事情也就顺理成章了。

虽然最近很忙,但是刘睿还是注意到了村子里的这些变化,对于乡亲们的智慧和头脑是相当的钦佩。刘睿相信,哪怕是没有人出面引导和指点,梁村的村民依旧会根据实际的情况,逐渐地调整生产经营上的方向,走上致富的道路。

群众的智慧总是无穷的!

作为梁村的一份子,刘睿有责任和义务给村民们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带领着村民们走向共同致富的道路。

或许,在旁人看来,刘睿的举动多少有管得太宽的嫌疑,责任感太过强烈。但是,身在其中的刘睿并不会觉得,梁村的村民也不会嫌刘睿是多余的。毕竟,刘睿这半年以来的举动已经成功地奠定了自己在村民心目中的地位,再加上他的背景以及长辈们的支持,让刘睿已经成为了梁村上下数千人心中默认的带头人。

这一次进县城,除了要联系一些客商商谈到梁村开办苗圃场的事情,刘睿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找季小军商量一下组织村民们到外地参观学习。

当初,刘睿第一次听说农家乐这个名词,就是在季小军那儿听到的。季小军到过成都,对于成都的农家乐也是相当熟悉,刘睿准备找季小军一起,组织村民们去成都参观。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刘睿也是对农家乐这种新型的经营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从某种意义来说,农家乐已经脱离了纯粹的农业生产,把农业和旅游业、餐饮业、住宿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带动当地经历发展的经营方式。

通过农家乐,农民们可以极大地增加自己的收入,逐渐地从繁重的重复劳动之中解放出来。

但是,仅凭资料以及报刊上的报道,刘睿对于农家乐的具体投资方式并不是很了解,连半桶水都算不上。

刘睿知道,作为农家乐的起源地以及农家乐发展最好的地区,成都的郊区可以算得上是农家乐的圣地。自从小青山自然保护区开始申请以来,刘睿就一直在思考梁村未来的发展方向,心里也就有着亲临其境观摩的想法。

但是,一直以来他都没有时间和机会,这一次倒是可以借着这个契机,出门溜达一下。自己投资到‘睿兰公司’开发粮站的地皮和建筑,虽然在经营上更多的会更接近大型的酒店,但是农家乐的一些经营手法还是可以借鉴的。

开着车子的刘睿思绪万千,一直到了青云码头这才从浮想联翩之中惊醒过来。

原先的青云码头只有一个简陋的水泥泊位,每次渡轮靠近卸客的时候,都还需要从船板上放下一块巨大的踏板才行。但是,现在的青云码头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两个巨大的泊位设施齐全,只要渡轮靠近之后就可以很顺畅地卸客了。至于最近频繁往来于两岸的车辆,则是有了一辆新的汽车渡轮负责运送,非常方便。

青云码头设施的改善也是最近一段时间前往梁村收购蔬菜、家禽等农产品的客商越来越多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要过河,但是梁村优质的产品以及相对低廉的价格还是让很多客商异常欢喜,不辞辛劳地来到梁村收购。

刘睿和王华国站在码头的高地上,看着满载汽车以及人们的渡轮翻动着波涛,往着对岸驶去。似乎就在着短短的半年之中,梁村就从一个偏僻的小村落变成了很多人争相来到的地方,这其中的变化实在是令人感叹。

特别是刘睿和王华国,可以算得上是这些变化最直接的推动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