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买回来之后,除了一部分用来烧火锅,绝大部分都是用来取暖。
在梁村,虽然冬天的气温不会很低,但是因为空气湿度相当高的缘故,梁村的冬天总有那么一段时间显得相当阴冷,给人的感受相当不好。若是年轻人就算了,年纪大一点的有可能就没有办法适应这样的天气。
每年的冬天,梁村和周边的村寨总是会有些老人没有办法熬过冬天,赫然去世。为此,一到了农历十一月之后,家里有老人的家庭就开始陆陆续续地烧炭了,把家里弄得暖洋洋的。
每天晚上吃饭之后,没有电灯、没有电视,刘家一家就和外公外婆围坐在火塘边上,一边烤火,一边聊天,这样的场景已经很久不曾出现了。
通红的木炭之间,淡蓝色的火苗在不断跳跃,火光映红了周围的每一个人。
火塘的上方,架着一块铁丝网,上面有几个红薯,那是张桂芝从仓库中取来的。
当初菜园子逐渐转移到养猪场边上的菜地之后,在菜园子里种植的两畦红薯就变成了菜园子最后的收山之作。
或许是因为空间泉水滋养的缘故,这两畦红薯结的红薯不仅个大,而且还很好吃。不到一分地的红薯秧,最后竟然收获了好几百斤的红薯,倒是让张桂芝喜出望外。
这些美味的红薯除了给几家亲戚送了一些之后,其余的部分张桂芝都留了下来。
有一部分,张桂芝用来支制成了红薯干,刘睿几个孩子当成零嘴。这已经是刘家的一个习惯了,哪怕是刘睿他们如今已经不再是小孩子。
红薯先放在蒸笼总蒸熟,然后放凉之后再削去表皮,切成筷子一般的条状。红薯条经过一段时间的阴干之后,就变得色泽金黄,结晶的糖分就如同是在红薯条上挂霜一般,令人眼前一亮。
小时候的冬天,刘睿和弟弟妹妹都能吃到妈妈亲手制作的红薯干,那是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今年的红薯干似乎味道更加香甜了,不过只有刘睿知道这是空间泉水的功劳。
张桂芝精选了一部分的红薯,拿到镇上去磨成粉浆,然后经过一番复杂的工艺之后,这才制成了粉条。
这也是农村的一个特色之一。
每当家里种出什么经济作物,村民们总是要拿去进行相应的加工,然后变成各种特产。
比如花生、比如红薯、比如茶油子,这些经济作物的收成都会变成相应的特产,进入村民们的餐桌。
把红薯制成红薯干和粉条之后,刘家也只有十几斤的红薯被保存在储藏室之中。趁着今天大家烤火的机会,张桂芝就拿出几个放在架子上烘烤。
“老妈,我们去拿点花生来烤着吃哈?!”看着红薯一时半会熟不了,彤彤可是没有那么多的耐姓等待。
“要去就去,不用问了!”看着女儿一脸期待的模样,张桂芝可是没有办法拒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