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秦天柱的同班同学,也不是剧组演员,秦天柱也有点面生。
他主要讲《恰》剧在食堂拍摄蔡和森吃剩饭一场戏时,余校长对照了食堂的浪费情况后,深受震动,当场召集全校同学进行了一场生动的勤俭节约的课。
从那以后,学校食堂的浪费情况大大减少。
后面还有不少全国其他地方的教师、家长们看过《恰》剧后的反响的报道。
这条新闻差不多用时五分多钟,分量那是相当的重,对《恰同学少年》的宣传非常给力。
不过,最后只播出了灵泉中学一个学生的镜头。全校那么多师生,那么多剧组人员以及梅花公司职员的采访,竟然最后都没有采用。难道说朝廷台的新闻节目都这么“奢侈”的,采访近两天的素材,最后只采用其中的几秒?
这让坐在电视机前的秦天柱和凌雅雯都有点失望。
12月25日,星期四。
虽然最终自己和自己的公司都没有上新闻联播,让人有点遗憾。但新闻联播对《恰》剧的宣传还是起了很大的推广作用。
秦天柱第二天从公司得来的消息,《恰》剧因为前几天工作日的缘故有些回落的收视,又重新涨了回来。昨天收视率9.0%,再创新高。
这就很好,宣传再多,还是收视率最实在,还是真金白银更实在。
秦天柱很爱钱的。
他今天自己一个人晚上继续留在家里看电视,收看新闻联播。自己好歹也是个传媒公司的老总了,要养成每天看新闻联播的习惯,可不能真把自己当成个普通初中生。
后世网络中不是常常调侃吗,看新闻联播的都是成功人生,都是高富帅。从今天开始,自己就要向高富帅靠拢。
今天的新闻联播中还是有《恰同学少年》的新闻,又是当天的重要新闻。这让秦天柱有些惊喜,暗叹运气不错,不然就错过精彩镜头了。
本台消息:由我台八点档黄金时间段播出的《恰同学少年》播出后,不仅在教育界产生了巨大反响,在文化战线上同样引起了众多从业人员的一阵热议,请看本台记者前方发回的报道。
朝廷台的记者首先采访了文产总局的局长梁伯韬,那梁伯韬五六十岁年纪,长得矮矮胖胖的。
“梁局长,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我台正在播出的《恰同学少年》这部剧!”
那梁局长眯着眼睛,笑起来像个弥勒佛,“知道,我自己也有看。我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作为家长,对这部反映教育问题的电视剧,是发自内心的喜欢的。”
他先赞了《恰》剧一番后,又从自己文产总局局长的角度谈了谈这部剧:“我们注意到,制作这部剧的单位是个叫梅花传媒的民营公司,它是今年才在之江省一个叫灵泉县的小地方成立的公司。不敢想象啊,我们国家去年才允许民营企业进入电视剧制作这一行,今年就马上有民营企业制作了这样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剧集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