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娱乐开发商

第五十七章 宣传机器,全力开动(2 / 7)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笔者没有想到自己会这样冲动,此刻自己的眼眶依然含着泪水。

两集电视剧,一个半小时,自己是在激动中度过的,激动得难以自抑,激动得不符合我的年龄和如今日渐冷淡的这个社会!看前两集的时候,笔者已经产生要为《恰同学少年》写点评论的想法,但觉得还早,总要等看完吧?不然怎么下笔?

然而这部电视剧却让我等不下去,看它的每一分钟,都仿佛在催促我,不,不是它催促,是剧中那股蓬勃的精气神感染着我,让我无法等下去。

它太震撼了!

那种久违的青春活力,那种久违的理想主义,那种不容阴暗的堂堂正气,那种对今天的教育、对中国的未来深深的反思和忧患,那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想不光是我,每一个收看的观众,都要为之而震撼吧?

想到壮哉一词,是晚上看这部剧时,突然跳进脑海的。当时剧中正出现毛主席和他的同学们一道朗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的情景,那种冲决一切、沛不可当的青春力量,让作为观众的我,也不由得热血沸腾,顿生壮志豪情!

这种感觉多么的久违啊!在这个理想缺失、物欲横流的时代,一部电视剧还在堂堂正正,展现理想,展现志向,展现精神追求的高于一切,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正如今晚剧中蔡和森的一句台词“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与我同在!”这种追求和信念,自古曾见于无数中华仁人志士,但自五四之后,如今的中国人中,又还剩下多少?

仅仅看了几集,我已经深切地体会到,青年毛主席这个形象,只是这部剧作者借用的一层外衣,这部剧真正要反映的,是教育,彻头彻尾,它的目的分明只有一个,反思目前中国严重而迫在眉睫的教育缺陷。

它是在疾呼:我们的教育,到了非改不可的这一天了!

于是,它写一位优秀的校长,写一群优秀的教师,写一种开放的、尊重个性却又不失规则的教育理念。它给教师们的篇幅,并不少于主角等人,甚至更加浓墨重彩,由此,我们也足以体会到这部剧真实的创作含义。

剧中对第一师范的教师和教育的描写,也许不乏美化,但却让人信服。民国初年那种开明的教育风气,当时学校的观念、教师的责任感,以及那种师生关系,对照今天,又是何其具有现实的启迪?

今天,我们还有这样富于责任感、把教书育人看得如此崇高的教师群体吗?

在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度不断降低、某些时候某些地方甚至荡然无存,只剩下名利物欲的今天,我们又怎么能不怀念曾经有过的,那些把传道授业解惑看得高于一切的崇高时代?

这种责任感,这种神圣,并不是这部剧的虚构,看看民国初年的资料,我们就知道,那曾经是教师这个行业普遍遵守的准则!

而这部剧,首先呼唤的,正是这种教育行业的职业道德与神圣感的回归。

这,才是它最大的现实意义。

……

《光明*日报》署名秋石客的评论:《恰同学少年》为什么成功

无论如何,该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很有现实的针对性,是近年少见的让人耳目一新的电视剧。是一部摧人向上的健康作品,给已经沉迷于金钱的社会注入一缕清新的暖风,有文化风向标的意义。特别值得当代的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去欣赏,并应引起教育和文化部门的深刻反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