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诚信是一切学问的基础;
15、教育的评价体系要多元化;
16、教育者在素质和人格上有高下之分
17、人的成长是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的;
18、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这些观点,有些比较直接,有些比较隐晦,有的现在还受到普遍的认同,有的似乎已经被很多现代人遗忘或者抛弃了。电视剧表达了,会被接受,会被重新认识,会被拒绝吗?
值得我们之江人骄傲的是,这样一部惊艳全国的电视剧作品是由我们之江省的文化公司制作出来的,让笔者为他们鼓掌。
……
《首都晨报》首页刊登了许多的观众的来信,秦天柱看了其中一个署名叫紫湮的文章:
这几日,连看了朝廷台的《恰同学少年》,很有感触。看到电视剧生动的展现了一代伟人们少年时代的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在那个时代的影响下思想的形成、成长过程。同时也讴歌了以第一师范教师群为代表的为振兴中华,教育兴国而竭尽心力的人们。恰恰是点燃中华巨龙腾飞的星火出现前能量的聚积。
于是,向我那准备高考的孩子建议:晚上少学习两小时,看看《恰同学少年》,孩子很乐意地接受了我的建议。我的想法有三。
其一:这是一部很难得的适合孩子年龄段的电视连续剧。以前也买过几本名人传记,孩子那时也小,理解上也不会深,草草看过而已。现在高中就要结束了,这个年龄正是思想、性格发展极不确定的时候,有这样好的教育机会,放过太可惜了。再说,孩子喜欢学文,相信她自己有很好的判断力。
其二:播放时间非常合适。现在正是学习紧张的时候,一天十几个小时,已经是很疲劳了。晚饭后,喝点果汁或清茶,看看电视,放松一下疲惫的身心,也是一件难得的好事。
其三:榜样的力量。我相信榜样的力量,它会潜移默化的实施影响。毛主席学习知识、追求真理的不懈精神;蔡和森不耻贫贱、吃苦耐劳、乐于助人等等。相信每个活生生的人物,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
SH市的《新民*晚报》署名刘克梅的评论文章:《恰同学少年》的教育启示
红色偶像剧《恰同学少年》正在朝廷台热播,笔者深为影视中表现出来的教育思想而震动。湘南第一师范的教育在当年是十分成功辉煌的,这个现象值得当今的教育界关注、思索。
毛主席在第一师范读书时,存在偏科问题,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在学校的发展乃至日后的成就。这就揭示出湘南第一师范对学生教育的成功所在:该校尊重学生的个性,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发挥其最大的优势,而没有压制或者“裁短”学生的优势,去迁就一般的标准,这是教育界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遵循的规律。
也就是说,当时的湘南一师更注重挖掘学生个性,倡导“锋芒宽容”,善于注重、善待、欣赏学生的多元化思想和特立独行,激活学生强势智慧。这种人才更属于灵活性、创造性和开拓性人才,而不是背诵性人才和“套子人才”。所以,标新立异的毛主席才不断得到雕琢。
时下的教育环境可谓天翻地覆,但很多学校的教育思想竟不如1912年的湘南一师。我们知道“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人才会有多样性,如果都是机械被动地发展,那将来都是一个模子”的光彩原理,可实际教学或评价中,多元化剪刀却难以挡住升学率、成绩和重点大学入学通知书。于是,我们不得不用统一答案提高孩子的答题技巧,用参考答案局限孩子的思维天空,教育捆绑和束缚越来越多,另类、多元和锋芒尖锐的发展空间非常狭隘,“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造活力不断萎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