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回绝的商家可别得罪了,面上的关系要维持好。尤其是中唱,以后我们公司如果涉及音乐领域,说不得还要合作的。”
金光华笑道:“我的秦大少诶,这种事还需要你来吩咐吗,我做市场的,自然会做周全。”
秦天柱想想也是,确是自己多嘴了。音像版权的事敲定,接下来就是决定《恰》剧第二轮播映权的买卖了。
事实上,《恰》剧第一轮播完没几天,朝廷台的韩主任就向梅花公司打来电话,询问第二轮播映权的事情。随着《恰》剧所引起的话题在全社会的扩散和沸腾,大量的观众向朝廷台打来电话,希望朝廷台重播《恰》剧,毕竟《恰》剧刚播出时没怎么宣传,好多人都错过了开头几集。尤其是寒假快到了,许多学生观众都希望完整再看一遍。
这些社会上的呼声,搞得朝廷台很被动,他们后悔当初怎么就和梅花公司签了这么个只能播一次的“霸王条款”,现在想重播,还得向梅花传媒再买一轮的播映权,这可真让韩主任感到肉痛了。
是真的感到肉痛了,虽然《恰》剧在朝廷台创造了可观的收视率,但朝廷台也为《恰》剧付出了相当可观的购剧款,要知道,朝廷台自己制作的大剧《水浒传》也就花了三千多万元。
这一肉痛,给梅花传媒的报价就比较“节约”了,每集20万,朝廷台不觉得自己的报价有低得多么离谱。以往,这个价钱买部小制作电视剧的一切版权都没有任何问题,也就是《恰》剧,朝廷台才给出这么有诚意的价钱。
不过,秦天柱觉得这个诚意还不够。《恰》剧所引发的教育大讨论还在发酵,没过几天,寒假要到了,学生要放假了,而《恰》剧的主体观众就是学生,所以,寒假期间《恰》剧的这个第二轮播映权“价值连城”。秦天柱也从韩主任那里知道,第二轮的播映还是放在朝廷台综合频道的黄金时间,《水浒传》播完后,就接档。这说明,朝廷台也是发现并认可这种价值的。
秦天柱不愿与朝廷台拉下脸来直接讨价还价,他让周嘉朋等几天答复朝廷台。
这一等,事情就有了变化,下面的各个省台闻风而动。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时间一拖,各个地方的电视台都知道点消息了。它们原本不知道梅花公司与朝廷台的购剧模式会这般特别,一般惯例,卖给朝廷台的电视剧,都是卖掉剧集的一切版权的。想不到,现在朝廷台只有《恰》剧的首轮播放权,现在正在与梅花公司谈判第二轮播放权的问题,似乎谈的不是太顺利。
现在全国关于教育问题的讨论这么热烈,紧接着的寒假档期,如果重播《恰同学少年》,收视率还会低吗?
大好机会来了。各个省市电视台这几天纷纷打来电话,询问第二轮播映权的问题。
“周大哥,这几天有几家电视台向我们报价了?”
“18家,其中12家省台,6家是省会城市电视台,18家电视台的报价加在一起的话,差不多每集100万以上了!”
李光等人听了,眉飞色舞,这几乎与首轮播映权的价格相差无几了,真是个奇迹。
秦天柱也有些感叹,卖朝廷台固然影响大,但要说卖得起价钱,还是这些省市台划算,虽然单个电视台卖价不高,可架不住电视台多啊。当然,能卖这么高的价,也与媒体的疯狂炒作有关。就是十年后的中国,首轮能卖个每集100万,也是相当不错的价格了,更不要说第二轮的价格了。
周嘉朋却是皱着眉头有些忧虑,“小柱,真要卖给地方台吗?寒假快到了,你要快做决定啊!”
秦天柱看周嘉朋一脸忧心忡忡的样子,笑道:“怎么,我如果卖地方台了,周大哥似乎不太满意?”
“地方台自然也可以是我们的合作对象,只不过这一次的合作,我觉得不太合适。于情于理,我们都不应该得罪朝廷台,也得罪不起朝廷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