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娱乐开发商

第七十九章 媒体欠调教(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周嘉朋是个老烟鬼,一坐下就点上了一根烟,静静地听秦天柱说起剧集宣传的担忧。

听完后,他提出自己的疑问:“小柱,你的意思是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向社会公众宣传我们的《潜伏》?没这个必要吧?”

“这几天剧组演员都来得差不多了,开机也就是这几天的事。”

秦天柱站起身给两人倒了杯开水后,继续说道:“我希望我们的剧集在开播前,在社会上能有足够的关注度,宣传工作就要早点做起来。你们也知道,我们的《恰》剧就是因为开播前没什么关注度,所以起始的收视率很低,等我们的剧集在观众中有了口碑,收视起来的时候,整部剧都播放的差不多了。损失是很大的。”

金光华和周嘉朋两人作为电视剧的制片人,对剧集的宣传工作也是重视的。不过他们俩的宣传工作大多是对电视剧的买主,即电视台的宣传。比如周嘉朋,目前已经联系了朝廷台的韩主任,向他说明了《潜伏》的故事剧情以及制作班底等信息,以方便电视台下单购买。

金光华道:“秦少,我觉得我们只要做好电视台的宣传工作就好了,只要能引起电视台的购买兴趣,对电视观众的宣传,他们自己会安排的,不用我们代劳了吧?”

周嘉朋也是这个观点,觉得向社会公众宣传剧集是电视台的事,不用制作方来越俎代庖。

秦天柱觉得两人的宣传观念有些落伍。在他们的眼里,只要拍好剧,能引起买主的购买兴趣,公司的任务就完成了,这与目前国内同行没什么两样。他觉得自己的梅花传媒应该领先一步,走在国内同行的前面。

他对两人严肃地说道:“周大哥,光华,我觉得你们应该树立起一个大宣传观!”

“大宣传观?”

周嘉朋和金光华看他说得认真,也知道他对两人的看法不认同。听他说到大宣传观,两人来了兴趣。

“你们一开始的工作方式,我认为过于小气。在电视剧产业上,你们把集圈定在了一个车间主任的角色,只要完成了电视剧的制作,把剧卖出去了,整个流程就到此结束。而我认为,在电视剧这个产业上,我们担任的应该是项目负责人的角色。从电视剧产品的制作,直到与观众的见面,我们都要负总责,而电视台只是在这一环节中我们的一个合作伙伴而已!”

周金两人都没有出声,都在仔细咀嚼秦天柱提出的新概念。

秦天柱继续说他的想法:“明确了我们项目负责人的角色,那么也就理解了我们的宣传工作要从面向电视台的小宣传,转为面向电视观众的大宣传。只要在开播前,观众对我们的剧集有了相当的关注度,那么在与电视台的价格博弈中,我们就掌握了主动权。

从另一个方面说,我们今年有造星的任务。明星怎么造?过硬的作品是关键,但也不能否认需要媒体的炒作,让我们的明星始终保持曝光度。

就如我们的《恰》剧,年前那段时间多火热,现在也慢慢退烧了,所以,光靠作品只能保持几个月的关注度,时间一久,就会被观众遗忘。”

金光华觉得秦天柱说得在理,想造星,的确不能单靠作品本身。

不过,他提出了更现实的问题:“秦少说的是不错,可怎么让媒体炒作呢?就拿《潜伏》这部剧来说,你想一个电视剧的开机就要让媒体报导,恐怕是有点难。国内一年下来怎么也有一百来个剧组开机,媒体是不会有兴趣的。”

“这就是我找你们来商量的原因了,怎么找出让媒体感兴趣的话题,怎么找出新闻的兴奋点。”

周嘉朋弹了弹手中的烟灰,给秦天柱分析道:“《潜伏》这部谍战剧,故事性是不错的,不过观众没看到剧集,任你怎么炒作都是白搭。制作班底嘛,除了宁镜,都是生面孔,媒体兴趣也不大。至于制作单位,我们梅花虽然小有薄名,但要说一个开机,就能让全国媒体跑一趟,怕是没那个号召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