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导演

第二百十八章 眼泪和唏嘘(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张国荣和梅艳芳等人,都是看过成片的。他们可是后来还过来配过音,但是现场的氛围让他们也不知不觉的开始感觉凝重起来。

吕言用迷离的镜头语言展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风月场的奢靡气氛,正是这样的拍摄方式迅速就将观众们代入。

不管是人物服装、环境布景,还是许多言行举止上吕言都十分考究。

电影一开始,吕言的拍摄功底和潜藏寓意就一览无遗。如花为客人反串演唱《客途秋恨》的这场戏,如花身穿黑色长衫,头戴黑色小帽。手里还拿着一把折扇,在红色地毯、粉色墙围、落地小窗拉门的房间里吟唱着。另一边是大吃大喝的瓢客们,这种强烈鲜艳的色彩反差和视觉效果把倚红楼的颓靡气息烘托的扑面而来,也令观众感受到当时记院里红火热闹的氛围。

但是在表现如花和陈十二少的爱情时,吕言处理的又是充满哀怨的感觉。如花面无表情的谈吐举止,处处显现出一种孤寂素淡的冰冷感。她在临死前毫无畏惧的吞食鸦片,又紧紧抱住爱人平静的离去,她的冷淡又荡然无存。爱情让她在等待中苦闷,又无处申诉。大量冷色调的镜头将这种情绪展现的一览无遗。

在叙述方式上,吕言却是意外的用了穿插、回忆的方式将《胭脂扣》所改编的爱情故事非常合适的打入到观众的内心中去。

………………………………………………………………………………………………………随即上,伴随着电影的播放。大家的心态,也都是一直跟着电影在慢慢的变迁。神采如十二少,美貌似如花。一个是南北行的十二少,一个是记院的头牌。这样的爱情,并不少见。所以,没看过《胭脂扣》原著的观众们自然以为这会是段美妙的爱情。

但当如花出现在八十年代时,大家才知道她来寻找十二少……无论是在电影中还是在原著中,单就十二少本身的行为来说,他已经做到了一个男人能为心爱女人做到的极至:送花牌,送铜床,轻怜密爱,处处言听计从。

连老鸨都忍不住发话:“我从水坑口做到石塘咀,做了二十几年老板娘,还没见过一个孝子,像你这个温心老契,这么懂得温姑娘……”

在父母不允的情况下,冒天下之大不韪离家出走与如花同居。甚至不惜低声下气学戏谋生,片中大老倌华叔一语道出他需要经历的磨难:“做徒弟都要先伺候师父,奉茶倒水端痰盂……我怕你这个太子爷受不了呢。”他也受了。

吕言为了让张国荣所饰演的十二少更能博得同情,在电影中还刻意增加了细节。他需要让故事的男女主角都让观众们爱恨交织,他想要让观众们不禁禁为这个爱情故事感动,而是更多的唏嘘。

也正因为如此,本来原著中如花代十二少多方打点,免去了伺候师父的苦役。但在吕言拍摄的电影让大家明明白白地看到:他连痰盂也都端了,自然是什么都做了,以一个太子爷的出身。

原著中,十二少跟如花吵过架,骂过人,更在家庭逼迫下向如花提出分手。而在电影中没有,两人从始至终不曾分开过,戏谈“为淑贤穿长衫”之际,已经是两人决定殉情之时。

而且最大的改变,那就是原著中十二少并没有吃鸦片。他看到如花身亡的惨状,慌乱欲逃,结果被如花事先下的安眠药毒倒。但是在电影中,观众们都可以看到:他吃了。虽然在如花递过第一匙鸦片时有过一瞬间的犹疑,但是他还是接受了。在不知情地喝了如花的毒酒之后,又和如花一起一匙一匙吃了鸦片。

不过,最大的分歧点也正在这里。如花死了,但十二少没死。也正因为这样,观众们的心理完全被吕言把握的那样开始倾斜。

如果说《倩女幽魂》以宁采臣和聂小倩的人鬼爱恋赚足了观众们的同情心和眼泪的话,那么现在这部《胭脂扣》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故事阐述明朗的时候,就已经有些女观众们开始抽噎起来。而男观众们,也是眼眶发热。而吕言更是在结局的最后,来了一把推波助澜。

最终,如花把当年陈十二少送给她的定情物——胭脂盒还给了他。

“十二少,谢谢你还记得我,这个胭脂盒我带了五十三年,现在还给你,我不再等了。”如花的伤心、失望、遗憾还有些许恨都凝结在了这几个字中,眼含泪水的如花任凭体力不支的陈十二少呼喊“如花原谅我”也不再回头。

………………………………………………………………………………………………………当梅艳芳低沉、哀怨的歌声响起,现场的很多观众们终于是忍不住开始哭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