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亨

第201章 北美营销(一)(3 / 4)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80年代的中国,赚钱的手段,五花八门,处处有商机,处处有机遇。

一些有能量的不法之徒,钻双轨制空子,将计划经济体制内的平价商品大肆吃货,再悄然以市场出售,转瞬就造成一堆的暴发户。

没有能力钻政策空子的,到广州、深圳经济特区,购买牙膏、毛巾、服装之类的曰用品,用蛇皮袋拎几袋,运往北方内陆地区,很快就能赚两三倍的差价。来回捣几年,普通人轻易成为百万富翁。

仅次于赚商品差价的,则是一些开工厂、办企业的。比如,改革开放早期的一些个体户,赚取了第一桶金之后,便纷纷投入了制造业,办了大量的私营工厂。

尽管这个年代商机遍地,但是想要通过科技创新致富,还是一条艰难的路。

就比如卖软件吧,这个年代中国个人计算机,仅仅是在少数的大学、科研、军事单位,才拥有计算机机房。能有机会艹作计算机的,那都是白挑千选的精英人才。大多数的计算机、无线电、半导体爱好者,只能通过书籍去了解计算机,根本得不到亲自艹作计算机的机会。更多的人们,连计算机模样都没有见过,甚至有人听都没有听说过计算机。

如果在80年代初,在中国推销软件的话,根本没有那个市场。

而政斧采购?

——80年代初,中国最稀缺的资金,都用于向海外购买机器、设备去了。那年头,甚至有的单位,公务员、教师几年都领不到工资。

连军队都要靠经商赚钱去筹集军费,这样的环境下,80年代初软件行业,连政斧采购这一块的市场都是镜花水月的。

中国软件行业靠政斧采购发展的黄金时期是90年代,政斧财政逐渐宽裕之后,才开始通过采购一些国产软件,扶持国产软件的发展。金山的WPS,获得政斧机关的订单。而瑞星的杀毒软件,曾获得过公安部门的订单

所以,张少杰与少淮、黄庭钧等人,对于“电脑稿纸”这款产品,现阶段只要的营销市场,是放在了美国。

现在张少杰等人在香港过着祥和、安逸的春节.

而作为电脑稿纸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的黄庭钧教授,却是在寒假都得不到休息。大过年的时间,被派到了北美营销“电脑稿纸”软件。

黄教授原本就是美籍华人,其子女都是在美国的华人社区工作,回到北美,原本可以在春节期间与亲人团聚。

实际上,黄庭钧教授去了美国,但是却是根本没有看望他的子女,而是直接的以事业为重,大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气概。

美国,波士顿。

黄庭钧到了美国不久,便去寻找一些计算机公司推销软件。

比如,波士顿的“王安电脑”公司,则是黄庭钧的首选目标。

第一,王安电脑公司也是华人开创的企业。第二,王安电脑公司的办公计算机,在整个世界办公室市场,属于垄断级的超级巨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