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鉴定师

第二十章 洪宪瓷(3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赵卓微微一笑,点点头道:“正是洪宪瓷。”

纪小帆这才松了口气,直拍脑袋道:“我就知道事情没这么简单,赵大哥这么精明的人怎么可能中了童费宇的激将法呢。”

唯有韩朵儿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奇道:“木头,什么叫洪宪瓷?”

赵卓便认真解释道:“这要说起来话可就长了,在清朝覆灭之后,为皇室专门烧制瓷器的御窑厂停办,全国瓷业都进行了改良,成立了不少瓷业公司,这个时候为了维持中国瓷业在国内外市场的需要,民国初期涌现了大量仿古瓷。有仿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青瓷,有仿隋、唐、五代的白瓷,有仿宋代汝、官、哥、定、钧窑的精品,也有元代的瓷器和明清的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及单色釉器,而最流行的,便是仿造雍正乾隆时期的瓷器,但是真正能做到高仿如真品一般的,却是传说中的洪宪瓷。”

韩朵儿认真的听着,不时的点点头,只觉得听闻历史来倒挺有些意思。

赵卓继续说道:“民国初期时,袁世凯意图称帝,为了效仿封建王朝登基时必先烧制御瓷以示庆贺的惯例,他在江西景德镇建立了御窑厂,派当时的公府庶务司长、瓷器专家郭世五监督窑务,派余少卿负责烧窑技术设计,并且从故宫中选出雍正、乾隆、嘉庆等各朝的瓷器精品做样本,开始制瓷。”

“其中专为袁世凯准备了底款为‘洪宪御制’或各堂、斋、轩、庐等名号。如‘慎德堂制’、‘居仁堂制’。另外还为袁世凯赏赐群臣及外宾而准备的,则用‘洪宪年制’的字款。这批瓷器基本沿用传统制作,彩绘比清代更胜一筹。亦有一些创新的奇形作品。”

纪小帆听得年年点头,忍不住也发表言论道:“由于洪宪瓷被定位为末代官窑器,真品存世不多,所以近年来市场价格飚升,单件成交价在数万元以上,成对的价格达十几、几十万元。近年还有一家拍卖公司拍出一件成交价将近200万元的洪宪粉彩瓷瓶。”

“哇,200万?咦,但是你不是说,落款都是“慎德堂制”、“居仁堂制”这些,这瓷器上落的可是雍正朝的年制呀?”韩朵儿一边惊讶,一边又找出了话中的语病道。

赵卓含笑道:“这烧瓷乃是为了称帝做准备,本来原定是要生产40000件瓷器,然而,谁料到他这帝制只维持了短短83天就倒台了,瓷器也只烧了6000件。在倒台后,为了收回成本,御窑厂便将未烧成的洪宪瓷底款改写为清雍正、乾隆等不同年款当真品敛材。因此这批洪宪瓷中许多虽完全一样,却有乾、嘉、道等不同底款。”

“当时八十几天时间,所烧制的洪宪瓷不多,留传下来的就更为稀少。据说袁世凯花费了140万大洋,折合白银约为100万两。而据清史档案记载,乾隆时期,朝廷一年拨付给景德镇御窑的费用才3万两白银。洪宪瓷如此不计工本,当然备极精美。所以你们看,这仿制虽精巧,但是除了胎质稍黄外,在造型粉彩水平上颇具雍正之风,这样的洪宪瓷,怎么也得卖个四五十万啊。”

韩朵儿听完后,啧啧惊奇,没想到这一件瓷器竟然还有这么多的故事。

纪小帆却哈哈大笑起来:“枉这童费宇自称眼力过人,没想到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要是他知道一件洪宪瓷就从眼皮子底下溜走了,恐怕会气得吐血吧。”

赵卓微微一笑,他可没打算拿这种事情去刺激童费宇,他虽然不怕麻烦,但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嘛。

(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