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卫荣不及深想,转身走了。
中国的官员都很自信,认为自己是人世间的顶尖聪明的。若论政治思维,看演技讲心理,他们的确是顶尖聪明的,但是当事情脱离了他们理解的规律的时候,这种聪明往往就变成了固执的愚蠢。明末的高官显贵,鸦片战争后的清朝官员,改革开放后睁眼看世界的党政领导概莫如事。
陈易从未想过要和沈卫荣这样的聪明人耍手腕,老姜辛辣不尝即知,但是,如果将周围的环境推进到他不熟悉的层面,老派的官员反会漏洞百出。
经文声环绕广场,像是最漂亮的音箱奏出的民乐。
一圈圈的本源能量自上而下贯穿至塔林之中,不免有人受其引导,但都看不到任何明显的迹象,于是重新回到了沉闷的典礼中去。
陈易低着头,平静的等待着信仰的最终结论。
对他来说,几个人得到什么信仰都是可以的,反正有的是机会再组织盛会。
这是一个信仰自由的世界,开放的结构带来的反而是更多的信仰。
此种模式,却是西大陆怎么学也学不到的。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不知台上之人说了句什么,观礼台上的人群终于松泛了起来。
陈易随之而起,问:“结束了?”
“结束了。”回答的是位三十许的胖脸男人,他马上接了一句说:“鄙人霍青。霍元甲的霍,青年的青,做尼泊尔生意的。”
“霍先生。”陈易与之握握手,微笑了一下,往塔林而去。
“您再来藏省,或者去尼泊尔和印度,都可以找我。”霍青不管不顾的递上去了一张名片,笑的和藏红花似的。
自从听到那100亿投资的话,霍青就知遇到大人物了。
沈卫荣他不敢去找,而且找了也没用,七老八十的大人物,身边有的是像自己这样不请自来的有心人。年轻的陈易就不同了,20啷当,连小舅子都不一定有的大人物,正是需要名片的年纪。
陈易果然将他的名片塞进了口袋,霍青心满意足的回味着,他所能做的也就是这些了。
没敢拦住陈易的人,纷纷拦住了霍青,竟被他又给谈成了几笔生意。
陈易走在前面,照样能听到后方的响动,不禁也是一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