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界

第一一零章 左陷阱右圈套(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副县长说,首先,你要多听各方面的意见,多了解大家的看法,除了书记的那种死因,别人又有什么看法呢?普遍干部的意见要听,领导的意见要听,特别是站在书记对立面的意见也要听。

副县长说,下午,你就开展这项工作,找几个有代表性的人谈一谈,第一,和他接触最多的人,特别是这段时间接触最多的人。第二,他的顶头上司要谈,与他没有太大关系的中层干部也要谈。有时候,他们的分析更真实。第三,领导也要谈,镇长是一定要谈的。如果,白天谈不完,晚上加加班。

副县长说,明天一早,我赶过去,也算是去看看你,给你打打气!

张建中还有什么可顾虑的呢?按照副县长的部署,他立即拉开了架势。

先和贾主任谈,再跟大强的顶头上司农业办主任谈,快下午的时候,跟镇长谈,晚上,与几个与大强住一个宿舍的人单独谈。了解大强的性格为人,了解大强参与打造花生基地的情况,特别是,这段时间,他的情绪等等。他让阿启当他的手下,每谈完一个人,就议一议,听听阿启有什么新想法。

最后,再结合自己的想法,罗列出一个大概的思路,他还是忘不了从书记那得到的启发,只是,他没有固定在他那个思路上,而是在各种看法中寻找形成了一个自己的新思路。

第二天上午十点,副县长就到边陲镇了,由此可见,他起了个大早。而且,他谁也没打招呼,一下子,就直接见张建中,等书记和镇长知道副县长大驾光临时,他已经在镇府小会议室里听张建中和阿启的汇报了。

大强的跳楼由他本人的性格是有关的,与他的失误是有关的,但是,有一个疑点,他的失误是不是他的失误,有没有人强加在他头上?张建中说,发生“种子事件”后,镇政府曾追究省城那家企业的责任,但那家企业已人去楼空,也就是说,在整个事件中,炼油基地只是一厢情愿,或者说,那只是一个诱饵,引诱他们高价购买榨过油的花生种。

有人说,当初大肆宣传“炼油基地”的人是书记,签订购种子合同,以及秋后那家企业回收所有花生的合同,虽然是大强签的,但没有书记授意他敢签那么大的合同吗?

有人说,正是书记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大强身上,才让对他充满信心,以为自己可以依靠他可以出人头地的大强彻底绝望。

副县长也知道“种子事件”原以为,是大强的失误,却不知道,这一调查,矛头都指向了书记。

他一根烟接一根烟地抽着,想了很久,最后,叫阿启去给他冲杯浓茶,才单独对张建中说:“这掺杂着权力之争。镇长利用这个机会,向书记反击。”

他说,失误是明摆着的,书记应承担的责任也明摆着,至少,他要负领导职务。如果,证明书记把责任都推给大强,问题就不一样了。

他说,这里还有一个经济问题,那家企业有没有卖通书记或是大强呢?买通了大强,问题倒也过去了,买通了书记,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又或者,两个人都买通了。

张建中说:“不管怎么说,对书记都不利,或大或小。”

副县长点点头。

阿启端着一杯热茶进来了。副县长想说什么,又咽回去了。

张建中便对他不客气地说:“你回避一下。”

阿启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把茶放在副县长面前,又退了出去。副县长望着阿启的背影问:“他是干什么的?”

张建中说:“镇委镇政府的干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