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打电话给苗主任,说目前贷款是当务之急,如果,不允许货款,不研发新产品,企业根本无法走出困境。
苗主任说:“规定是针对实际制定的,是集体研究同意的,不能说改变变改变,当然也可以有特殊,像糖厂就是特殊的例子,我一定支持。这样吧!你们草拟一个可行性方案,我尽力为你们争取。”
张建中想,什么事都要你们这些干行政的审批同意,搞企业的还有自主权吗?这跟机关的运作模式有什么区别?企业总得有它独特的一套才行,特别在资金方面要有自主权。
“我非常理解你的心情,新官上任三把火嘛!这第一把火点起来了,效果很不错,大家齐心要跟着你干,没有资金运作当然不可以。”苗主任说,“那不过是个形式,方案随便搞一搞,我马上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不会耽误多少时间。”
既然苗主任那么理解,张建中也不好多说什么布置王解放与小甘斟酌,草拟一个研发新产品的可行性方案。
王解放说:“这八字还没一撇的东西怎么写?真要弄出来,还要进行市场调查,没个十天八天拿不下来。”
张建中说:“也不用搞得那么复杂,苗主任说了,只是走走形式。”
然而,研究起来就不是形式了,副主任们大多是从企业上去的,对企业那一套熟悉得很,提出的问题一个比一个尖锐。
——研发新产品说说容易,有那个技术吗?总得对他们的技术进行评估吧?盲目冲动,别说偿还贷款本金,就是利息也还不起!
——打造一个品牌那么容易吗?没个三五年,根本就难见效果,这三五年怎么办?喝西北风吗?
——国企现在的状况非常不乐观,还投入那么大合不合适?不是我们思想保守不想向前冲,但这几年有几家国企能杀出重围的?至少,江市的国企就没一家竞争得过民企。
最后,大家总结,还是执观望为好,还是等待机会为上策,别再浪费钱,别,再贷款增强企业的负担,糖厂已经这种状况了,说不定,这次贷款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苗主任向张建中反馈信息,说大家主要还是没弄懂新产品的可行性,你们那个方案太粗,很多错漏,很多细节要说清楚。他归纳了几点意见,叫张建中拿回去再修改完善。
张建中很不高兴,又不好对苗主任说什么,只能在王解放面前牢骚。
“一个企业却作不了自己的主,重要决策还要由圈外人来定。他们都是行家不错,但他们的思想已经脱节了,对市场的判断还停留在他们那个时代,靠这些人给我们把方向,”企业还能有生机吗?”
王解放无奈地说:“这就是国企的弊端,就算你说服了他们,可能还要说服他们上面的人。解释来解释去,时机就消失了。”
小甘不知天高地厚,问:“能不能不听他们的,我们直接向银行货款?”
王解放说:“这就看张厂长的决心了。”
张建中问:“以前,兴宁机械厂贷款用主管部门审批吗?”
“这个我倒不清楚,但从理由上说,企业是独立法人,完全可以直接向银行贷款。”王解放说,“我担心的是,有这么一种可能,他们早就跟银行打了招呼,凡是企业货款,都要他们审批才有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