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衙内

第1274章 潜州今后的道路(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在这几个地方,农业税和特产税,乃至所谓的提留统筹,基本上都成为了历史名词。

宁北县与长河区的干部群众,至今对柳书记念念不忘。

党的领导干部,只要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老百姓都不会忘记他的。

听柳俊再一次提起农村问题,李惠心情也很沉重。他很清楚,共同富裕,一直是柳俊追求的目标。一个亿万富豪安心从政,总是有理想有追求的。

“书记,潜州的农村人口基数,太庞大了。短时间内想要达到长河区的水准,难度确实比较大……不过,津东市的一些做法,对我们或许有所启发。”

李惠沉思着说道。

李惠所言津东市的一些做法,柳俊也是有所了解的。就在这一两年间,津东市正在尝试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合作社的形式,增加农民团体的战斗力。

“嗯,你说说看,我们怎么借鉴津东的经验。”

柳俊鼓励地说道。

“农村经济停滞不前,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信息不畅,二是分散,不能形成合力。我们现在正在推行的农村支部书记选拔培养计划,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两个方面的不足。但是,我们潜州的农村太大了,农业人口也太多了。这个农村支部书记选拔培养的新模式,多多少少还带有一点官方气息,不可避免的要沾染一些官僚的作风。这个问题,越往后会越明显……”

船上只有两个人,李惠说话也便没有多少顾忌。公开场合,当然是一定要充分肯定的。

柳俊微笑着点点头。

李惠之言,确实是直指根本。但凡一个新模式,成为政绩工程之后,就不可避免的要成为李惠说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因为大家都想着要从中捞取政治资本。这个事情,就算柳俊一直坐镇潜州,也是难以根除的。

大环境如此,个人力量很难根本解决。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还是因为,这些新选拔出来的支部书记,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并没有挂起钩来。受我们现行的干部制度所限,支部书记干得再好,也难以成为正式的国家干部。纯粹依靠精神鼓励,依靠榜样的力量,推动一项制度良姓发展,是远远不够的。”

李惠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

柳俊望向他的眼神中,明显带上了欣赏的神色。

透过现象看本质,正是一把手最应该具备的几种基本条件之一。

“目前这项制度,因为市里县里的重视,开展得还算有声有色。我们就要趁热打铁,抓住时机。发展另外的民间组织,来予以互补。津东市进行的农民合作形式,我认为就很好。农民们自发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个的小团体,共同进退。这样,壮大了力量,因为人多,也能及时交换信息。我看可以鼓励他们搞起来。当然,只是鼓励,政斧并不包办,也不直接插手干预。譬如白湖县的生态农业和特色养殖业,其实就已经出现这种模式了。几户,十几户村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小的公司,一起与收购方谈判,效果比农户单打独斗要好得多。”

“嗯,这个办法可以试一试。宜早不宜迟,马上就可以进行宣传鼓动了。对于已经出现的合作体雏形,要注意进行引导和扶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另外,关于信息不畅的问题,我也有个建议。市里可以考虑在全市所有乡村都建立阅报栏,及时将报纸上的讯息传播到各个乡村去。今后,如果电脑普及了,还要争取将落网建到农村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