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嘛,哲学家也得吃饭啊。”
他这么贫,让田文建想起了四年前的自己,便托着下巴,饶有兴趣地问道:“亦舟,这儿的饭,你也吃不了多长时间了,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刘亦舟回头看了看四周,见没人注意自己后,一脸苦笑着说道:“单位倒是联系了一家,是个知名的民营国企。待遇嘛……也马马虎虎,不过据我观察,这很大程度上和那个老总对哲学的兴趣有很大关系。似乎所有的成功人士在成功之后,都想从哲学层面,对自己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所以找我们这样的学哲学的研究生来装点门面。”
哲学在外人看来很神秘,也好像很无用。在如今这个大环境下,读完博士出路会比较窄,绝大部分人硕士毕业就工作,刘亦舟作出这样的决定也无可厚非,但田文建还是意味深长地说道:
“一边是哲学博士,一边是高年薪,做出决定似乎是很容易,不用下很大决心。不过,哲学博士也未必不能值年薪十万。亦舟啊,在我看来……这个收入水平你三五年后也能达到。毕竟哲学博士和哲学硕士,是完全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就像茅台和二锅头的区别。当然,不是所有的博士都能是茅台,但是,如二锅头一样的硕士,我见得太多了。”
“师兄,我明白你的意思,事实上老师也希望我继续读下去。”
刘亦舟低下头来,倍感无奈地说道:“说句心里话,我是真心喜欢这个行业,我觉得这个行业给我的乐趣和成就感,是金钱无法衡量的。可形势逼人强啊,如果我再不出去就业,我父母就真撑不下去了。”
照理说给导师当助教,还是有一点收入的。可惜闻教授并不像其他学科的教授那样,能申请到资金充裕的科研项目。他的曰子,自然也就过得紧巴巴的了。
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做好了,做到优秀,做到最棒,学哲学一样可以成功。可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结果却有些畸形。说来说去,这些研究哲学的人不过是既得利益集团的吹鼓手罢了,完全靠权贵阶级施舍点残羹剩汤。
古往今来,那么多哲学家,田文建最佩服的除了苏格拉底之外就是马克思。不是服膺他那深刻的思想,而是钦佩他做哲学的方法。为了实践他的哲学,他颠沛流离,不断地被驱逐,最终在贫病中终结一生。
尽管按照他的聪明才智,要赚钱,那简直是太容易不过的事情。可现在那些口口声声研究马克思哲学,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又有几个人能做到?
想到这些,田文建暗叹了一口气,强作欢笑地说道:“人各有志,我也不说那么多了。不过你一定要把老师哄好,千万别把他给气坏。”
“我知道,我知道该怎么做。”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