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啊!”
“啊~~!”
“啊!!!”
下面的一干大臣目瞪口呆。东虏后金从蒙古绕道?这可能吗?太恐怖了,那样说,俺们认为固若金汤的锦宁防线形同虚设。那样说,东虏后金随时可以打到我们的眼皮底下?这……这是在太恐怖了。难怪皇帝吧我们叫来商议,原来是为了这事。当真是好大一件事啊!
“那位爱卿对此有异议吗?”杨改革问道。
……
众大臣你看我,我看你,最后看看袁崇焕,看看孙承宗。见袁崇焕一副胸有成竹的表情,又看看孙承宗一张老脸无动于衷。最后都表示,对此毫无异议。
“既然众爱卿对此毫无异议,那朕又问,我大明朝历年和东虏作战,一共崩溃过多少次?损失多少?”
杨改革这问题,一下子问到这群明朝精英的心坎子上去了。大明朝对东虏,那脸面,就是地上的扫把,专门扫地的。实在捡不起脸面,也就没什么好说的。
终于有个人出来,奏到:“启禀陛下,臣以为,我朝和东虏作战,各有胜负,但较损失,还是我朝较大……”这人说了句公道话。
“比较大的失利是那次?”杨改革问道。
“启禀陛下,是先帝万历四十六年的萨尔浒大败,我朝损失精兵十数万。失地千里……”
“最近几年又那些失利的?”杨改革依旧问到。
“启禀陛下,上规模的,除锦宁大捷,其余各处,几乎都是失利……”这人还算公道,对历史事件也还算清楚。当然,毛文龙那里的战绩按照惯例“不该”算在里面。
“既然都是失利,那朕想问,我大明朝的服饰,官凭,印信,是否被东虏缴获巨量?”杨改革问道。
……众大臣一阵汗颜……
“……是,估计……是……”这个人已近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脑袋里乱麻一团。
“那朕再问,如果东虏绕道入关,用缴获我朝的正宗官凭、印信骗开重镇城门,这事有几成可能?”
杨改革的话犹如一记超级重磅诈弹,炸塌了众大臣的心理防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