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本就是督师,本就掌管者整个战事,众将、众军士也都是服孙承宗的,既然孙承宗做和谈使者,想必也不会出卖大军,更不存在对大军指手画脚的危险,没有了这些疑虑,大军的军心自然也就安稳下来。
“万幸,此次朝廷回复得极快,如今军心也终于是逐渐安稳下来了……”秦良玉首先说道。这里的几个人,都是方面主帅,有毛文龙,洪承畴,满桂。
“确实万幸,若是朝廷迟疑不决,这大军远在辽东,曰曰受谣言之困扰,着实危险……”洪承畴立刻接过话茬,这次黄台吉和皇帝隔空交手,他作为旁观者,确实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算是心有余悸。
“黄台吉此人,本官在辽东,倒是时常听到此人的名声,确实是个厉害的角色,和他交手,确实不可大意半分……”毛文龙道。
几个主官又都点头称是,这次他们确实感受到了压力,东虏表现出极大的“诚意”,和谈谣言一起,军心立刻不稳,好在这些人马都是精锐中的精锐,意志比普通军队强得多,虽然有些动摇,但还没到无法作战的地步去,如今事情虽然过去了,却仍然心有余悸。
“孙阁老已有新的布置下来……,让我等只管做自己的,不要管和谈的事,只当此事不存在,该打仗的打仗,该遮蔽战场的遮蔽战场,不要有所动摇……”秦良玉道。
“还是阁老明了事理,也幸亏是阁老任此次和谈使者,否则,少不得要面对朝臣们的呱噪……”毛文龙道。
“……既然阁老有吩咐,那我等自然照办,此前还担心军心不稳,如今谣言尽去,该是让士卒们好好活动的时候了……”满桂插话道。
秦良玉看了看洪承畴。
“既然阁老吩咐,自当照办。”洪承畴立刻表态。
“好!那就按照阁老的吩咐,将战事逐渐拉开,不断向北压迫东虏,让东虏不得安宁,也好出一口恶气……”秦良玉道。先前被和谈之事耽搁了,因为权限不够,不得不暂且稍稍的放缓手脚,等待朝廷处理和谈的事,如今得了朝廷的准信,自然不再犹豫,该干什么的干什么。
……崇祯三年。
又是一个大旱之年。
到了四月中旬,陕西大地上,减产已成定局,很多地方绝收也已成定局。其干旱程度,已经不可能指望庄稼地里再长出什么来。
又一年的“大迁徙”即将开始了。
陕西米脂县。
同样是这个地方,已经是第三年做同样的事了。
第一年,一名张姓的官员在这里负责移民,第二年,依旧是这个张姓的移民官,今年,又是这位张姓的移民官在主持大迁徙。
向外迁徙,已经成了米脂县里的一件大事,地里养不活人,不得不远走他乡,好在上天眷顾,有皇帝不离不弃的看顾他们,至少他们也有个地方可去,不至于漫无目的的乱闯,也不至于饿死路边,虽然遭受了大干旱,人的精神却不错,并没有太大的恐慌,也并没有绝望,反而到处都是希望和善意的笑声,好似大干旱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反而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米脂县城紧靠无定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