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胤植那个郁闷和头疼,他不知道为什么皇帝要他谈徐光启,如今这个人的声望早已是遍布天下,更是有活菩萨的赞誉。貌似应该对他大加赞赏才对,可实际,孔胤植知道,不少人还是对徐光启有不小的看法的,说他入了夷人教,数典忘祖什么的。张显庸他都不知道如何谈呢,现在还要他谈徐光启,他更是不好谈。
见孔胤植左右为难的样子,杨改革道:“卿家可是觉得,徐师傅投身夷人教,数典忘祖……”杨改革倒是把盖子揭开了。
“……陛下,臣绝无此言……”孔胤植立刻否认,这话可不是随便能说的。刚才皇帝自己就说了,天下间仅有的能得皇帝叫师傅的,要他数落徐光启的坏处,这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卿家倒是不用急着推脱,朕知道,这种声音在朝野一直都有,朕也不否认,也不打算压制或者禁止这种声音的存在……,朕只想问一句,徐师傅为什么要入夷人教?可是真的要做那数典忘祖,投身夷人的人?”杨改革淡淡的问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徐阁老他绝不是这种人,徐阁老一心为民,一心为了朝廷,为天下黎民可谓是鞠躬尽瘁,没有陛下说得那些事……”孔胤植连忙说道。
“这些都是场面话,却没有说到根子上去……,朕刚才不是说过了吗?让卿家多领会什么叫‘人需’,理解了‘人需’二字,再来看徐师傅的所作所言,就不难理解了……,不理解这个,根本没资格来谈论徐师傅。”杨改革继续淡淡的说道。
“人需……”又是人需,孔胤植的脑袋开始打大起来了,皇帝叫他参研人需这两个字,已不是一次两次了,这人需到底有哪些含义,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他实在是糊涂,这人需合起来就是儒字,皇帝说,又跟他儒家息息相关……“卿家知道徐师傅为什么入夷人的教吗?”杨改革又见孔胤植一副不知所措的模样,又问道。
“回禀陛下,臣不知……”孔胤植回答道。
“……为什么入夷人教,只是因为夷人在天文,算学,历法,地理等方面超过了我大明朝,而我大明朝又身陷水深火热之中,……为什么入夷人教,学夷人的东西,不过是为了图存,救亡而已……,救谁的亡?图谁的存?还不是我大明的……”杨改革说道。
“陛下所言甚是……”孔胤植不敢分辨,皇帝高看徐光启这可不是一天两天了,为这个和皇帝争,怎么争?
“……所以说,真正的儒者,无不是以人需作为己任,无不是以解决人需作为己任的,在我大明需要安民,济困,抵御外辱的时候,他们都会挺身而出,为了儒者的精神而献身……”杨改革说道。
“陛下所言甚是……”孔胤植的汗就出来了,道。
“所以说,一个真正的儒者,需要具有为‘儒’奉献的精神……,而徐师傅正式此类人……”杨改革继续夸奖着徐光启。
“陛下说得是……”孔胤植再一次点头称是。
“……那,卿家以为,孙元化此人如何?”杨改革忽然问道。
“孙元化……”孔胤植那个头大,先说了师傅,现在就说徒弟。
“……陛下,臣也不知该如何评价此人……”孔胤植头大的说道,“这有什么不好评价的?孙元化是不是儒家子弟?”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这……,是的……”孔胤植想了半太,还是决定把孙元化归纳到儒家弟子这一个行列里面来。
“既然孙元化是儒家弟子,所作之事,代表了儒家做的事,这些事又是图存,救亡,深合儒家精神的事,卿家就如何不能把此人或者徐师傅抬出来作为和张显庸,和道家竞争的人物呢?……徐师傅在南方的声望可是相当的高,有着活菩萨之称,抬他出来和张显庸相争,张显庸也得让三分,不是吗?百姓是更喜欢能解决温饱问题的徐师傅还是花哨的法术张真人,这个自然不言而喻了……”杨改革忽悠道。
“……陛下……”孔胤植的脑子都大了起来,抬徐光启或者孙元化出来和张显庸打擂台,抢夺属于儒家的风光,这种想法,孔胤植觉得自己的脑子不够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