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斧的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汪精卫同志像个做错事的小学生,手足无措地聆听着曰本驻华大使有吉明愤怒的咆哮。
“八嘎!”
北平。
同汪院长一样,北平军分会委员长何应钦和政整会委员长黄郛也面对着另一个曰本人中山洋一的愤怒。
相比汪院长,何委员长和黄委员长的表现要好些。汪院长是手足无措的小学生,而何委员长和黄委员长都面带笑容,虽然那笑容有点尴尬。
不过,有一点他们是相同的,他们都是聆听者,都是面对曰本人的怒火不敢反驳的聆听者。
“大曰本帝国的黄金是在你们国家被劫的,你们的政斧必须负责赔偿!”
何应钦和黄郛不知是气的,还是吓的,两人都有点发傻:有这么不讲理的吗?
这事儿可不能含糊,两位都清楚,蒋委员长丢点地没什么,但要从碗里弄出几十万两金子,那想都别想。
何应钦和黄郛据理力争。
最后,中山洋一退步了,但提出了另一个要求:上一次,签署《塘沽协定》时,他们提出的条款有一条没有得到满足,这次必须答应!
――――――“娘希匹!到底是谁干的?”总统府里,蒋委员长暴怒,其程度丝毫也不亚于两位大曰本帝国的外交官。
戴笠是特务二处的处长,副处长是郑介民。现在,戴笠不在,委员长的怒火就只得由郑介民来接着了。
胖脸上挂满了汗珠,郑介民一边拿洁白的手帕擦汗,一边道:“委座,正在查。”
“会不会是鸡鸣山的共匪干的?”
“不大可能,但……也说不准。”
“无能!无能!无能!”真是流年不利,蒋委员长简直是要气疯了。
如果答应了曰本人提出的条件,廖夫人势必又得给他寄裙子了。不过,虱子多了不咬,生了一会儿气,蒋委员长就慢慢平静下来。
――――――流年不利的,不只是蒋委员长。除了蒋委员长,还有两位。
祝老五,祝五爷就是其中的一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