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之一代功枭

三〇一章 东西方之辩(5 / 5)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对韩立洪的政治主张,没有人是全都满意的,但谁都可以接受。这方面,感受最强烈的就是胡适这些很有政治抱负的文人了。

文人都是很有抱负的,学而优则仕也一向是中国的政治传统,但韩立洪这么一搞,整个是一刀切,彻底把他们排除在体系之外了。

这个他们当然极不满意,但是,韩立洪是这些文人需要仰视的存在,当无法抗衡的时候,接受起来也就容易了。

所以,他们现在思考的基础大都是国家利益。

他们都是有大学问的,都知道中国的传统政治是怎么回事儿。

中国的政治传统是文人治国,是政斧集权制,也就是韩立洪说的政斧[***],其重要的政治意识形态是儒家和法家。

儒法是一体两面的,法家立足于作为雇佣方的政斧,以外在的法律作为主要工具,而儒家则立足于作为受雇方的官僚,以内在的道德作为主要工具,两者都致力于发展如何建立和维护政斧集权与垄断的政治理论,这既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所谓外儒内法的来源。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儒家强调节制的君子之学在文明高度上自然要远高于西方执迷于利的小人之学,道德与法律并重更能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但是,由于自己的衰落和西方的强大,使得很多人,也包括他们,都对自己比之西方更为优越的文明或多或少地失去了信心。

韩立洪的这番话,实质上是对在座很多人的批判,包括太祖在内,因为由他们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就是以批判中国纯正传统文化为基础的。

新文化运动有两大领军人物,一个是陈独秀,一个是胡适。

陈独秀提倡明煮与科学,鼓吹德先生、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而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

总之,两派的共同点都是批判传统文化,而师法西方,只不过他们师法西方的着眼点不同,但本质无异。

这一刻,韩立洪虽然批判了他们,但没有人反感,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反思,他们内心深处早已经开始向传统回归,只不过还没有那么明显罢了。

看着他们,韩立洪很是欣慰,是他,帮助这些承载了中华文明的盖世人杰找回了对自己文明的自信。

至少,这个过程已经开始了。

(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