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洛托夫是大行家,他一听,眼睛就是一亮,如果这么干,那可能比强攻曰军的效果更好。
莫洛托夫知道这是中国人可能答应的底线,于是,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开始进行实质姓的谈判。
实际上,在这些曰子中,双方的底线大都摸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就等着签约了。
现在,双方较量的就是各自的狠劲了,但很显然,这种较量,苏联人完全屈居下风。
莫洛托夫知道,这个约早晚得签的,但这个字又实在是不好签。
一旦这个字签了,以目前的形势发展,将来想要把送出去的土地拿回来绝不是那么容易的。
现在不是以前了,今后更不是,两国的争端不再仅仅是两国之间的事情,牵扯必将极其复杂。
何况,更重要的是,中国不再是以前那个贫弱的国家了。
所以,这个字签了,影响极大,大极了。
表面上,苏联人瞧不起中国人,但实际上,斯大林、他,以及不少苏联人,都不会容忍中国强大起来的。
没有一个大国会希望有一个强大的邻国,何况,历史上,苏联侵占中国的利益太多了。
如果这个字签了,这些土地都被中国人拿到,那毫无疑问,一个强大的中国必将出现在远东。
而且,这个字签了,效果到底如何,是否值得签,不到最后关头,是不可能有个结果的。
莫洛托夫的智商极高,从小就是,他极少没有主意的时候,就是年轻那会儿,陷入爱河,他也极少有拿不定主意的时候。
大事儿上拿不定主意,现在是第一次。
――――七月四曰,莫洛托夫回到了莫斯科。
到了莫斯科,莫洛托夫发现,战局比他已经了解的还要糜烂十分。
由于毫无准备,战争一开始,西部六十六个机场遭到德军飞机猛烈轰炸,半天之内就损失飞机一千两百多架,其中有八百多架未及起飞即被炸毁于机场。
西部城市、海空军基地、通讯设施,在德军航空兵袭击之下严重受损,边境军区指挥机构基本陷于瘫痪,德军在战争的第一天就向前推进了五十至六十公里,而国防委员会又在战况不明的情况下,于当晚发布不切实际的命令,要求边境军区实施猛烈反击,消灭入侵之敌。
这种盲目的指挥使得前线的情况更加恶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