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之一代功枭

三五四章 唐山大地震的影响(6 / 6)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如果伊朗继续跟美国维持友好关系,中国依然无法从中获利。

韩园的参谋团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研究国际问题,他们是最早预见到伊朗将会发生大变的,在六十年代末就预见到了,当时他们主张支持霍梅尼,加速伊朗形势的变化,但没有被韩立洪采纳。

参谋团之所以选择支持霍梅尼,既是因为霍梅尼领导的反对派力量最大,但更主要的还是因为霍梅尼的政治主张。

霍梅尼宣扬以反抗甚至是殉教来对抗不公和暴政是什叶派伊斯兰教的神圣使命,穆斯林应该要抵制自由资本主义以及[***]的影响,提出了“既不倚东,也不靠西-伊斯兰共和国!”的口号。

如果“既不倚东,也不靠西”能成为伊朗的国策,那么,毫无疑问,中国的机会就来了。

和美国、苏联不同,中国现在需要伊朗的只是经济上的利益:石油和石油美元。

现在,伊朗的局势对中国虽然有着极大的机会,但是,同时也还存在太多的变数。

伊朗“既不倚东,也不靠西”的政策能同时为美国、苏联所接受,而在美苏两国之间左右逢源无疑最符合伊朗的国家利益,所以,要是这样,中国能在伊朗获得的利益必定非常有限。

对中国来说,伊朗同苏联关系好没什么问题,苏联似乎不太在乎经济的问题,所以,参谋团最希望出现的局面是伊朗同美国闹翻,彻底闹翻。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很多人主张插手进去,挑动起伊朗和美国的冲突,但又被韩立洪否定了。

对参谋团的人而言,对韩立洪的崇敬那是无以复加的,但这丝毫也不影响他们对韩立洪某些决定的质疑。

他们绝对服从韩立洪的命令,但该质疑的还是会质疑,这是韩立洪始终不渝灌输给参谋团的核心思想。

对自己的决定,韩立洪很少解释,他要参谋团自己去找答案,这次也是一样。

在这件事上,主张插手伊朗的人认为韩立洪的决定有些保守,他们认为这个时候在伊朗搞些事儿并没有什么危险。

所以,为什么不搞?

就在参谋团越来越焦虑的时候,一条情报让他们亢奋起来:被推翻的巴列维国王病危,要求进入美国治病。

霍梅尼虽然占据了优势,但也只是优势而已,而霍梅尼的目的绝不是什么优势,他想的必然是建立他心目中的伊朗共和国。

如果美国允许巴列维进入美国,霍梅尼必定会抓住这个机会,挑起对美国的仇恨,进而聚集起更强大的民意,消灭其他抗衡的力量。

美国政斧会犯傻,同意巴列维的请求吗?

(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