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送大王!”既然刘璋已经答应称帝,黄忠也没道理再拦着他,便匍匐在榻上,送他离去!
回到秦王府,刘璋立刻将郭嘉、贾诩等人招来,命他们主持称帝事宜。虽然早在预料之中,但贾诩等人也满心欢喜。称帝事宜早在十年前就开始筹备,很多事都已经准备好,只要重新安排一下即可。
众人等了十年,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朝中数十位重臣一起发动,别说是筹备称帝,就算再次争霸天下也不是难事!
挑选吉曰,安排军马,上到登基那天的秩序,下到文武百官的服饰,还有各级官员的封赏,都需要安排仔细。可是,当吏部把封赏功臣的名单递交到刘璋手中之时,刘璋毫不犹豫的把黄忠、关羽等人的封赏给划去了。
拿到反馈回去的封赏名单,沮授实在不能理解,他立刻找到了刘璋,想讨一个说法。当然,他并不相信刘璋会无视老臣们的功劳。听完沮授的来意,刘璋指着封赏名单道:“区区侯爵,又岂能褒奖这些老臣?你先回去,待登基之曰,孤自有打算!”
见刘璋坚持,沮授也不好再问。更何况,他明白了刘璋的意思,侯爵不够酬功,那就只有公爵了。再加上被划去姓名的人之中,也有他一个,他又怎么会反对?虽然沮授当年跟随刘璋仅仅是想一展抱负,但如果能有高官厚禄,他又岂会拒绝?名利这玩意,除了真正看破红尘的出家人,或着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准备自戕的人,没有人能免俗!
虽然大多数东西都准备的很妥当了,但登基大典程序繁复,规模宏大,还是准备了半年多。不过,天下百姓听说刘璋终于要登基了,都十分欢喜。在长安,为了庆贺刘璋登基,百姓自发的在门上披红挂彩,以显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当然,为刘璋登基而高兴的百姓并不限于长安一地,蜀中、并州、凉州,这些最早享受刘璋政策的地方,凡是有些家资的人,都开始往长安汇聚,他们只想向刘璋磕一个头,以感激刘璋的活命之恩…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