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之崛起

第六百零一章 抗战上海淞沪抗战(二)(3 / 6)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只不过,孙科还是太天真了,宋子文不帮他干,孔祥熙这个蒋介石的连襟也一样不会帮着他,虽然财政部长那个位子孔祥熙很喜欢。

让你借不了钱,这仅仅是一招。还有一招,叫釜底抽薪。本来你的财政收入就不够抵得上支出了,现在我连你这点财政收入再砍下去一刀。

蒋介石下台前,一下子突击改组了四个省政斧,江浙赣甘四省都换上自己的亲信,湖北河南等省也早就是蒋的亲信任省主席。等孙科政斧上台,这些诸侯突然胆子都大了起来,明目张胆地纷纷截留税款。

而且,一个个还都理直气壮。你不是还欠着我的军费没给吗?老子要剿匪,要赈灾,不截留税款,你能给我钱吗?

结果,孙科上台后才发现,一项项一列列的国库收入,每月到头来只有上海的税款700万元能进账。可看看要支出的,每月的军费就有100万,政务费要400万。这缺口未免也太大了吧?

无奈之下,孙科只得把自己的一个亲信黄汉梁提拔上来代任财政部长。这黄部长确实也很卖命,拼死拼活筹到了一笔钱,多少呢?300万元,孙科看了简直要晕过去。

300万元,孙科政斧维持一天都不够,还要差上几万。

对孙科政斧来说,让人焦头烂额的不但是钱的问题。还有一个更要命的问题,那就是怎么都绕不开的问题,那就是中曰问题!

想当初,孙科和广东派在台下的时候,骂起蒋介石来一个比一个厉害,骂得最狠的,就是蒋介石的外交政策。比如骂蒋介石采取的是无办法,无责任、无抵抗之对曰政策,必将亡国亡种等等等等。

站着骂人是很爽,现在蒋介石下野,真挑上这副担子,孙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1月1号,就在孙科新政斧宣誓就职的当天,张学良就给孙科政斧送上一份“厚礼”,东北军不战而退,放弃锦州全军退入关内,将东北大好河山彻底丢弃。

这让很想好好大干一场的孙科不由目瞪口呆,缓过劲来后,一再电令张学良不得入关,要在锦州抵抗,可张学良就是不理。

新政斧是打着抗曰的旗号上台的,可一上来就丢了锦州,新政斧却什么办法都没有。媒体首先忍不住了,上海《申报》首先开骂……新政斧成立,新外交当局曰打破国难当用外交手段。手段则如何?人民引领以望,锦州又陷落,热河又告急,手段仍不可闻,不可见……

没钱又没本事,更指挥不动那些军队和地方大佬的孙科,被逼无奈,1月4号,这位政斧首脑首次接见记者谈新政斧大政方针,孙科放下身段,直言:“确定大体方针,在汪、胡、蒋三常委未到京以前,政治尚少中心,故未能率尔决定。”

可三位超级大佬谁都不给孙科面子,不仅蒋介石根本不理孙科,就是推荐他上台的汪精卫和胡汉民也不肯来南京,这两人不管孙科如何千呼万唤,就是不来。似乎都要看他这位前太子的笑话。

孙科的外交政策总不能一直这么躲猫猫下去。孙院长不吭声,孙院长的外交部长忍不住了,这位部长说,本政斧的外交新政策,应该对曰绝交。

这话一出,顿时炸了锅。蒋介石一改之前莫谈国事的态度,在溪口第一个跳出来公开大骂这位外交部长的“对曰绝交”政策,说部长先生只顾自己言语痛快,却不掂量自己的份量,不明利害,不负责任。

一个转身,刚被人痛骂对曰外交不负责任的蒋介石,下了野也学着样子骂起台上的人不负责任了,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不过,惹得蒋介石痛骂的这位外交部长是谁呢?蒋介石为什么骂得这么凶呢?

要说这人还真不一般,此人叫陈友仁,是一位连中国话都说不好的中华民国外交部长。这一点,前无古人,恐怕以后也没来者了。

不过,可别以为这人是老外,陈友仁是标准的黄皮肤黑眼睛,陈部长祖上是客家人,陈部长自己出生在加勒比海上的特立尼达,中文那是不行的,不过英文却是呱呱叫。陈友仁当年不是搞外交的,而是当律师的,在国外做律师做得风生水起,有自己的种植园,还投资石油,有自己的别墅,还定期去度假。拿现在的说法,这位陈律师绝对是一个成功人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