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柏亭激动起来,摊开双手竭力辩解:“也许你不知道,人力车这种东西,在上海和天津已经流行很多年了,而且中国流行的人力车也不是在曰本制造的,而是在曰本制造轮圈和辐条,从英国或者德国买回普通轴承,一起拿到他们的上海工厂进行组装的......我认为,我们完全可以从英国购买轮圈、轮胎、辐条、轴承等零配件,拿到成都自己生产,这样一来,价格就会很便宜了,你说对吗?”
小茶壶吓了一大跳,立刻体会到罗柏亭的意思,冷静一想,疑惑地问:
“先生,我的购买力有限,仅仅是几辆车的生意,不敢想得太远,也不值得麻烦先生,可先生这么说,是不是早有了其他想法?”
罗柏亭点了点头,笑着道:
“萧,你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年轻人,你有很好的商业天赋,令我深感意外。萧,我也要和你说老实话,我有十二辆英国产的自行车已经运抵上海,大约半个月到二十天就会出现在这个商行里,但是之前我并没有想到人力车,是你提醒了我,我的朋友,我忽然发现,在成都这个四十多万人口的大都市,人力车也许要比昂贵的、只有贵族才能消费的自行车拥有更大的市场。”
小茶壶为难地摇摇头:“先生,以你的实力,办个工厂很简单,从英国买进零配件和铁皮螺钉什么的,再买两台焊机和几台人力切割机,就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产出适合的人力车。
“可我们就不行了,由于资金不足,只能暂时先买几辆回来,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积累,慢慢增加资本。我们祖宗有句格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不是去做没有能力实现的美梦。”
罗柏亭深感意外,没想到眼前这个年轻人竟然还知道电焊机、切割机这样先进的机械设备,而且谈吐大方,条理清晰,言语中不卑不亢,隐隐透出古老中国的智慧,不由得对小茶壶高看一眼,略作考虑,和气地问道:
“萧,有个问题我想听取你的看法,按照你的估计,整个成都,到底能够卖出多少辆人力车?”
小茶壶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想都不想,随口就来:
“刚开始时需求不会太多,毕竟人力车在成都还算得上是个新鲜事物,谁也不知道会怎么样,但只要做起来,人们接受它完全没问题,只需要看看上海的情况就知道了。按照上个月《成都曰报》的统计报道,成都城里城外人口数量已经达到四十五万人,这个数字还不算周边各县镇的居民人数,这就意味着人力车、甚至自行车都拥有很大的市场。
“我粗略计算了一下,成都有二十几个专门从事客运的车马行,共有各种轿子、客运马车一千五百架以上,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官府和富人家自己拥有的数量,所以我预计,几十万人口的成都,起码需要一千辆人力车。人力车只需一个人拉动,更快更平稳,相信很快就会取代落后的轿子和马车,如果再加上周边十几个县城,数量至少翻一番,而且还会年年递增。”
罗柏亭眼前一亮,赞赏不已:
“说得很好!萧,你不但有远见,而且还是个生姓严谨的人,你看这样好不好,三天后,你到我这儿来一趟,我们继续就这一大有前途的商机交流一下。”
“这?先生,我……我不是很明白你的意思。”
小茶壶隐约想到什么,但却不敢确定。
罗柏亭微微一笑,道:
“诚然,这是个不错的商机,但在实践之前,每一步都需要反复分析才能决定。这两年成都发展很快,政斧招商局的火力发电厂,已经投入建设,不久后即将运营,中国西南最大的商业展示区,就建在城西的青羊宫,建成后将成为全世界商品的集中展示销售区,你们中国人自己办的各种机器厂、灯泡厂、五金厂陆续出现,在东郊的龙潭镇的私营水泥厂,已经投产,这些企业几乎都显示出惊人的活力和赢利预期,所以我也很想做点儿什么。”
小茶壶听得目瞪口呆,他压根儿就没想到,这个时代成都的私营企业竟然这么有活力,这和印象中封建愚昧落后的情况大不相同。
罗柏亭很满意小茶壶的反应:“所以我说,萧,机会来了,就在我们面前,因此我想在成都建立个自行车厂,不但生产自行车,还要生产人力车,当然,前期我们还是应该以组装为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