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登录 | 注册

军阀治世

第二十八章:戚继光兵书(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不管是南方的倭寇,还是北方的游牧民族,都利用明廷的这种以首级记功的制度来对付明军。

一般都是以一些首级作为诱饵,然后乘明军争抢首级之机冲杀,这种军功制度导致的败仗可不少,反而是削弱了明军的战斗力。

同时最让人诟病的地方就是杀良冒功,明末之所以有那么多杀良冒功的例子,那便是因为这种军功制度。

一些明人所著的兵书上也提出,‘以战斗表现论功’置于‘首功制’之上,各种建议都非常多。

真正把建议运用到实际上的,还是戚继光。规定负责冲杀的士兵不准带解首刀,遇到阵仗之管向前冲杀,首级由本队专门割手的士兵负责,等到回营后按照兵种的不同以比例均分。

同时如若争抢首级,理亏一方斩首,本队长官也要受罚。

这些制度在戚继光的两本制度上有明确写明,这一刻赵岩对戚继光的崇拜又增加了几分。

戚继光的经验,如同一盏闪亮的明灯,能指引赵岩前行。虽然崇拜,但志在超越。

……

玻璃厂建成之后,赵岩又带人建起了水泥厂、火药厂。

水泥方面用石灰石、粘土、石膏,以及其他几种材料混合煅烧而成,这个配方是赵岩在后世的研究所时所调配的。

这种水泥强度还好,与一般的水泥差不多,但条件毕竟有限制,那些什么特种水泥是别想了。

同时因为缺少机械,只能用畜力进行碾磨,生产速度比较低。

工匠方面也缺人才啊!

要是有人才,赵岩直接画个图纸给他们造就行了,蒸汽机是别指望了,水压机还是可行的。

正好赵家村边上有一条水流比较湍急的河流。

火药厂建设方面,也全是赵岩指挥人建设的。明廷对火器、火药这些东西控制比较严格,一般民间不知道如何制造。

火药厂最重要的就是火窑方面,同时用白萝卜、蛋清对硝石、硫磺进行处理,才能制造出让人满意的火药。

不过火药的原料来源却是令人担忧,山东的硝石矿很少,几乎没有,想用硝石制造火药还得去买,好在虽然明廷对此控制严格,但官场贪污[***],塞银子也是能买到的。除了硝石外,那就只能靠收集硝土的方式来制造火药,只是比较麻烦。

火药厂设在堡外,赵岩又制定下了严格的条例约束工人,希望不要发生爆炸事件,不过心里也没谱,很多意外事件都发生与偶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