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省份虽然没这些地方惨,但水利失修导致抗灾能力极度脆弱,典吏又贪污不断,穷苦百姓很多同样吃不饱肚子。
再加上生产出的粮食没有得到有效的调控,导致许多人都挣扎在饥饿之中,到处都缺少粮食。
产粮解决温饱无疑是最迥迫的问题,黄县地区若能产出大量粮食,就能让更多的百姓活命。
赵岩并不是一个打算造反的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努力的保存民族的元气,并且正在积极的备战,准备迎头痛击满清的入寇。
满清是他要面对的首要敌人,没有打倒满清,一切休提。
一个稳定的大明,对赵岩来说无疑是非常有利的,若能稳定下来,他可以进行更多的商业运作,也就有更多的钱粮与战争潜力去与满清对抗。
一些百姓家里还养了马,这些马有自养用来运输、耕地的耐力姓马匹,也有从马场领养的军马马驹。
唐正泽还建起了十几个大型的养猪场,以及五处马场。
养马的地方并不缺乏,山东到处都是荒地,这些地方一到春夏,就会出现肥美的水草,最适合牧马了。
每天都有外地的马匹赶来山东,有的是那些商人赶来换镜子的,有的则是商行从产马地购买来的。
养马无疑是一个最烧钱的地方,但赵岩烧的就是银子,目前为止马场已经养了一万多头马匹,这些马匹大多是合格的母马,再陪上四处寻来的雄壮种,马,产下的崽子都是一匹匹合格的战马。
“争取在五年内培育出十万头战马,无论多少银子。”这是赵岩对唐正泽的吩咐,养马起码烧掉了赵岩六七十万两银子。
这些银子砸下,把各地马市刺激得十分繁荣,那些产马地的牧民、少数民族尝到了甜头,已经开始扩大养殖规模。
自养加购买,五年内争取弄出十万匹雄壮的战马,所需的费用还会进一步扩大。
黄县的土地除了都种下粮食,商人也在黄县多了起来。
那些商人的目的地大多都是赵家堡、安民堡、平寇堡三地,其中大部分的去的赵家堡,这些商人的目的姓各有不一。
有的是运来赵岩所需的资源以换取玻璃镜的,有的则是运送硝土过来换玻璃镜的,那些小商小贩则是贩卖生活物品过来的。
由于赵岩很多时候都是用银子开道,导致治下的民众口袋里都有了银子,取年一年耕耘下来,人人都有闲钱,生活水平自然提高了,对商品的需求也增大了,那些商贩看到机会,自然也就钻进来了。
不过商行也在做治下百姓的生意,这里是商行的立足根本之地,怎么会不做这里的生意。
除了贩运各种生活用品外,济民商行的棉布首先在这里着陆销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