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于那些宗族势力还说,形成巨大的制约力。以往那些宗族势力在地方上横行霸道,与地方官员互相勾结,百姓敢怒不敢言。
现在只要到法庭上告上一状,只要是牵扯到宗族势力的,给与的赔偿比平常的民事诉讼高出几倍。宗族势力可以说是改革处打击的重点对象,一旦牵扯到了诉讼上,处罚起来决不手软。
改革处一上台就惩办一大批地痞流氓和地方豪强,一时间百姓称颂不已。犯罪方面经过警察部队的大力抓捕,一时间在山东也沉寂了下去。
山东各地,每天都有大量信息汇集,大多是关于田亩、户籍方面的信息,丈量田亩和户籍登记的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
田亩丈量之后,都会发给新的地契。同时他们要进行土地买卖,必须到改革处登记,否则一律都是非法买卖,就算卖了还要缴纳田赋。
山东改革虽然没有触犯那些免税阶级的根本利益,他们依旧不用纳税,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新的地契和土地买卖管理让他们损失了纳办的收入,因为改革处完全不承认白契的合法姓。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用白契,很多贫苦百姓甚至是将土地白送给那些免税阶级,这也是为什么那些考上功名的文人大多都能成为地主的原因。
明末的地主阶级,是一个不断更替的阶层,一旦失去了功名的庇护,就会很快衰弱下去,被其他地主取而代之。
这个阶级也是赵岩要面对的,最强大的敌人。
主要矛盾不在于土地,而在于税收,一旦动了他们的奶酪,必然引起大规模的反弹,赵岩还远远还没有做好与他们对立的准备。
目前还停留在租地上,在东三府租地倒是十分容易,东三府的土地本来就不怎么值钱,更因为登莱的发展,佃户大多跑登莱去了,莱州府和青州府的地主经常找不到人耕种,留在手里抛荒,而且赵岩大胜之初提出租地要求,又没有让他们吃亏的意思,那些地主乡绅也就半推半就的租了出去。
“大人,青州府和莱州府的土地已经丈量好了,一共四千五百万亩可做耕地之用,两府百姓共四十五万户,一百八十万人,每户分50亩地,还缺一半人口。”唐正泽将丈量了将近一个月的青州、莱州土地与人口情况报告了上来,“按照三十里筑一堡的要求,两府棱堡范围也已确定。”
“怎么缺这么多?”赵岩不由吃惊,往返于济南途中并未见青州有多荒芜,但没想到人口竟然只有一百八十万。
“也就是官道周边有人耕种,匪盗都不敢在那里妄为,其他地区甚是荒芜。”唐正泽说道。
莱州和青州虽然恢复较快,但也是有限。
“如此说来,我们明年要招募四十五万青壮?”赵岩皱眉的问道,四十万万青壮啊!这一时半会还真不好找。
“急需招募。”唐正泽说道:“虽然我们是把土地拿来养殖,一户给田百亩足以胜任,但我们连年扩军,若没有足够的后继人口,恐怕无法继续扩张,特别是海军方面,未来征召的人员可能比陆军还多。”
唐正泽有些抱怨,最近新兵营又从屯地抽走了一批青壮,这又给农业生产带了一些麻烦,若是陆军的话,唐正泽也没什么好抱怨的,但海军陆战队却是扩充得没半点先兆,往往把他打得措手不及。
“好吧!我过些天给朱大典和卢象升写封信,让他们配合一下。”赵岩点头道,四十万青壮,可估计有一百多万人了,还得让卢象升和朱大典这些地方最高长官协助的动员一番。
“有了足够的人口,我们也能更加精细化的对土地进行种植,同时屯地的青壮也能有足够的时间训练。”唐正泽接着说道:“下官计划在青州和莱州种上大半金花菜作为牧草,再种植玉米和大豆。每个屯的配备一名农业系毕业学员,专门指导百姓养殖牲畜,平时百姓要做的就是堆肥、青贮以及管理牲畜,一户五十亩地可使劳动力减轻许多,也就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训练,然后我们的粮食一部分从登州补充,一部分从邯郸和颍州补充,只要种上一些红薯就足以支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