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义务兵制度顺利在山东推行,赵岩又想出了一个策略,即参军的农村青壮,可以获得一个‘海外劳工’的劳动力,海外劳工由屯地进行管理,但劳动所得全归义务兵所有。
这样即打消了那些义务兵的顾虑,也不破坏农业生产,至于非务农人员,则没有这样的福利。
征召义务兵的顾虑,只是怕破坏农业生产,有倭奴在,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因为倭奴没有人权,劳动生产所得不归他们所有。
明年的军费将达到2500万两。
财政收入50%用于军费,这在这个年代来说,还算是比较正常的比率,一些国家的战争费用所占财政的比率甚至更高。
另外还有3300万两的预算。
农业上又拨了100万两水利修缮费用,经过几年的水利修缮,山东的水利已经修得差不多了,不需要再往里面投银子了。
除此之外,还拨款300万两研究各种经济动物的养殖方法,同时粮食新品种的培育,农业上的投入也就400万两。
工业上,给100万两,用于开设蒸汽机制造厂,形式蒸汽机已经进入最后的收尾了,最慢也就几个月了,200万两作为各地开矿的启动资金。
交通方面,赵岩直接拨款1000万两,其中600万两用于铁路修建,修铁路要趁早,铁路方面没什么问题,直接采用赵岩画出的图纸,绝对出不了什么差错,早点铁路,也就早见效益。另外200万两用于制造飞剪船,造船厂设在辽东后,再加上苦力都是用劳改犯、倭奴,造船费用减少许多,一艘千吨飞剪船,只需5万两左右的造价。足够造出40艘千吨级的飞剪船了。
海军的船只没有继续制造了,去年的船厂订单还未完成,再加上经验丰富的水手不足,盲目扩张是不行的。
剩下的200万两,则用来修建建造公路。
这些项目预算过后,只剩下1600万两白银了,就剩下教育、医疗和科研方面了。
教育方面,根据统计上来的数字,现在山东各地共有小学堂500余所,每个小学堂平均有教师30余人,受到教育的小学生已经达到75万人,平均每个学校有1500人在上学。
中学已经有了第一批升学学员,达到5000余人,是第一批接受教育的学生,年龄都较大。
颍州和邯郸的小学堂总数为100余所,受教育的学生15万人。
由于师资不足,所以小学堂建得很集中,几乎都跟中学一样了,学生必须离开父母的怀抱,到学校去住宿。
小学所占的师资最多,达到两万名教师,但平均每个教师要教授50名学生,而且是一整天都必须上课。
所以在课程上,所安排的体育课和体育课、自然课、礼仪课、思想课、美术、音乐课比较多,语文和数学这两个课程,学生只需要上半天。另外半天用来安排其他课程,晚上则是上思想课。
所谓思想课,就是灌输民族思想,以及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体育课则是刀箭火枪、马术都上。自然课则是去田里耕种的时候,每个学校都有一片农田,每个班的学生负责一块,想种什么都可以。有的时候则去参观一些其他东西,例如参观军营、工厂什么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