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治世

第一百八十五章:玻璃生产(3 / 4)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赵家堡周围的地产,已经审批过了,方圆十里内的田产可以自由买卖。赵岩几乎不在这上面收什么费用,后世的高房价让他感觉恐惧。

世界这么大,住个房子没那么难吧!就算是人口十三亿。

在政斧不征收费用的情况下,地价只会按照市场价格波动。所以现在赵家堡的地块虽然涨得较快,但也不那么离谱,远远比不上京城的地价。

赵家堡的建筑风格,可以说是在大明独树一帜的。

已经有很多建筑使用钢筋水泥,盖起来的房屋很像后世的房子,但外观上并没有西方人的那种风格,工匠们在房屋的外面加入了许多原有建筑的风格,雕龙刻凤是少不了的。

赵岩住的屋子就是这样的,结果遭到了许多人的效仿,这些房子和后世的房屋基本上没什么差别了。

钢筋混凝土浇筑,里面是白色的墙壁,还有明亮的玻璃窗。赵家堡的建筑用玻璃没有打什么图案,毕竟在赵家堡,不用别人把这些玻璃拿去做玻璃镜。

来到玻璃厂,玻璃厂里十分忙碌。

里面的工人正在烧制玻璃,工匠们熟练的将玻璃溶液吹制、压制成一个个玻璃制品,玻璃镜并不在玻璃厂里加工,而是在赵家堡内加工。

经过四年的发展,玻璃厂的规模已经发展得很大了,员工数量达到五千多人,每天都能产出大量的玻璃。

最赚钱的还是玻璃板,玻璃板可以用来做镜子,还可以用在建筑上,因为透光姓非常好,所以很快在山东的建筑行业普及开来。

其次就是工艺品,随着工匠的技艺愈加精湛,各种各样的精美工艺品随之出现,这些工艺品的销售量已经开始大幅度攀升。

虽然质感上不如琉璃、玉器、瓷器,但由于玻璃工艺品价格低,市场还是非常广阔的,在大明虽然卖不到太高的价钱,但在海外的土著眼里,这东西比黄金还值钱。

玻璃板和工艺品之后,就是用于其商品包装上的了。

最先采用玻璃的商品,是登莱的红薯酒。但事实证明,红薯酒并不好卖,这东西喝上去就像是白开水加酒精,在大明只能走低端市场。

但由于价格低,包装较好,销量还是比较大的,但利润却是没有多少。

红薯酒的包装很快启发了山东的酒商,也跑来玻璃厂订购玻璃瓶,陆续出现了三个使用玻璃瓶盛装的白酒品牌。

由于玻璃瓶成本低,卖相好,除了酒之外,还有许多食品类的东西采用了玻璃瓶的包装。

山东的商品品牌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出现。

自从赵岩的《工商规鉴论》出现后,许多商人都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姓,大明各地都刮起了一阵品牌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