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治世

第一百九十四章:山东之变化(4 / 5)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离开山东不过三年,山东便已经大变了模样,让朱大典着实有些感慨赵岩的手段,果然不是一般的逆天。

此时的山东,很少能看到面有菜色之人,走到东三府的屯地里,到处都是排排大瓦房,而且有些房子还是赵家堡的那种新式楼阁。

东三府的建筑业,也被赵岩引领了潮流。很多人见赵岩住的房子样式不错,就请了参与建造那栋楼的工匠们也给他们建一栋,结果那些工匠的生意越来越好,其中的门道很快也被其他的泥水匠们给研究透彻了,一时间山东到处都是赵岩住的那种房子。

水泥在东三府并不是很贵,砖头就更是便宜了,砂石料这些东西也到处都是,以东三府一些屯地的农户们的财力,虽然不是人人都能建得起,但也有一部分,而东三府的农户在财力上的差距并不巨大。

那些家中有人参军,并且拿了赏赐士兵和军官,很多也都有样学样,或在屯地,或在赵家堡外面,开始盖自己的新楼。

而那些吏员们,由于赵岩采用高薪养廉的方式,虽然俸禄不是太高,但整体上却是非常过得去的,比朝廷的俸禄还要高出一半左右,加上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送礼开支,一个个也都学着赵岩的样,盖起了新楼。

西三府的乡绅、商人们也跟着学样,现在山东到处都能看到赵家堡的新楼,仅仅从建筑上便能看出山东的富裕了。

在曰常的饮食上,东三府的百姓通常都是吃米饭和面饼,已经几乎不吃红薯了,而且经常还有肉吃。

每个百姓都过得很安逸,他们几乎不需要为生计和钱财而困扰。

只要肯干,就不会饿死。

交了微薄的田赋后,剩下的粮食就是自己的了,五十亩地,努力耕种的话,一年最少能收上七十石粮食,小麦大概五十石,秋粮一般也有三四十石。

光是卖粮,一年就能有三十四两银子。

看病不要钱,孩子读书也不要钱。若是家里有人参军的话,一年最少有24两军饷,军中还包吃住,这比钱几乎可以全部送回家,若是立功晋升,军饷还更多。

目前山东的军饷是由军衔决定的,而不是由职务决定。

三等兵军饷每月2两,二等兵每月军饷3两,一等兵每月军饷4两,士官每月军饷5两。

准尉每月军饷有6两,少尉每月军饷10两,中尉每月军饷15两,上尉每月军饷20两。

少校每月军饷25两,中校每月军饷30两,上校每月军饷35两。

少将每月军饷40两,中校每月军饷45两,上校每月军饷50两。

最高也就只有50两,而目前山东军中军衔最高的一批,也只有上尉军衔,每个月领20两军饷,发大财几乎靠打仗,军官可以拿到比士兵多1~5倍的战争分红。

百姓家里有钱,饮食自然吃得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