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治世

第一百九十九章:全面运转(4 / 6)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当然,55万户人分东北平原的土地只是理想状态,辽东还需要发展许多工业,工人是少不了的,最多也就只有40万户人划入农业生产,那也就是1.2亿亩(市亩)。

各省的稽查队,在武警部队还未编练完成之前,还继续在各省执行任务,而他们年初的主要任务就是招募百姓移民东北和朝鲜。

每户十两银子的安家费,还是很充裕的。

与此同时,赵全也开始策划对东北、朝鲜土特产的垄断经营。

东北和朝鲜的土特产,也就是药草(山参)、木材、毛皮(貂、狐、水獭)这些东西,首先必须有足够的廉价木材供应山东,那些奢侈品垄断京营后的利润是很高的,搞个几百万两应该没有问题。

工程部开始在邯郸、辽东、朝鲜大开矿,今年有六百万两的铁路修筑费用,但钢轨却没有就位。

而作为配合钢轨生产的蒸汽机应用研究小组无疑是最忙碌的,正在不断的适应如何利用蒸汽机冲压平炉钢,直接造出钢轨。

若用单纯的人力来建造铁路,那费用无疑是很大的,但把技术改善了之后,成本就自然降低下来了。

炼铁、炼钢的任务很重。

除了四十万倭奴留在了山东,其他五十万倭奴都丢到了辽东,而那七十八万满奴,因为运回来太麻烦,也就未运回山东。

山东实在没什么好建设的东西。

山东的基础设施基本上已经快建设好了,挖矿什么的,山东也没那么多矿可以挖,再加上山东的劳动力比较充足,再把满奴运回来,不利于百姓就业。

所以那七十八万满奴,全部留在辽东挖矿。

辽东开发的铁矿就是鞍山铁矿,而朝鲜开发的铁矿则是茂山铁矿,相比之下茂山铁矿开发容易得多。

而那些倭奴,则用来开垦耕地,及修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再调十万倭奴去经营军部的农场。

预计将在邯郸建立一个生铁年产1000万吨的生产基地,也就是建立2万立方米的高炉,一年大概也就能产出两千多万吨生铁。

鞍山建立一个年产生铁500万吨生铁生产基地,鞍山的矿石储量大,但矿石品级太差,都差不多过了标准线了,经济效益不是很好,所以不必要大面积开发,毕竟现在有茂山铁矿顶着,还不是很迫切的要开发鞍山铁矿。

茂山铁矿则将建立一个年产生铁1500万吨的基地,开发最容易,经济效益也最高。

而在产钢方面,产出800万吨钢材就差不多够用了,因此三个大的钢铁生产基地中,按照生铁的产量,分配刚才产量。

等平炉钢大规模投产后,钢轨生产线研究出来,就可以铺设钢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