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钟盛在信中说,他打算半个月后表决议案,把皇族直系之外的人员,全部解除从业限制,然后砍掉这一块的支出,再降低一些直系成员的禄米,大概能省下三百万两,而整个官员体系的支出,大概也需要两百余万两左右。
这个议案通过后,国库的400万两正好足够这个帝国的运转。
但却无力对水利、交通进行修缮。
钱,钱,钱!
没钱!
但对黄淮两河的治理,却是到了不得不进行的地步。
在水利的修缮上,赵岩侧重于先修商品粮产地的水利,目前大明的商品粮产地也就是黄淮平原,以及湖广的汉江平原这两大地区。
南直隶赵岩没去过看过,但听报告称,水利比较糟糕。而湖广的水利,赵岩却是亲眼看过,一到下雨,那地方就泛滥得一塌糊涂。
这两大地区的水利应该先修。
估计没个五六百万两搞不下来,毕竟赵岩不用徭役修东西,隐姓税收是不存在的,而朝廷用徭役的方式来修水利,那基本上不用什么钱。
赵岩很反对这种徭役,来自未来的他自然对这种徭役感觉比较恐怖。
想了一会,赵岩感觉修水利宜早不宜迟,国库没银子先和登莱银行借吧!等把晋商抄了,再把银子还上。
当然,修水利这种事,还是交给山东的工程大队来做,山东的水利修了这么多年,已经比较专业了,虽然手段不是太先进,但起码也是世界级的水平。
中国历代修水利,注重的是器具。而山东现在修水利,注重的是计算,先计算好之后,选择最稳妥的方法来修。
赵岩立即让颜玉瑶提笔回信。
信中赵岩把自己的方案先说了一下,让朝廷先和登莱银行借款,先把江淮两大河道,以及长江流域的水利先修一下,从大局上先稳定下来。
同时,在朝廷财政方面,赵岩让陈钟盛暂缓采取‘赋税征收’的形式来对官员进行考核。
虽然说不把上缴赋税当成政绩来搞,导致地方官员把收上来的赋税贪污掉,但起码不会在地方上乱收。
现在大明最重要的还是稳定。
稳定才是最重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