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力方面,此时皇室危急,那些皇亲贵族以前虽然抠门,但现在显然已经不是抠门的时刻了。
赵岩在团结了一部分商人的同时,也将地主阶级推向了崇祯一面。
没有哪个地主会天真的认为,赵岩在吞并其他省份后不会施行山东的税收政策,这种税收政策对他们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而那些皇亲贵族同样被推到了崇祯一边。
这两个群体之所以会抱紧崇祯,那是因为赵岩夺取天下对他们来说连残羹都分不到,而且还会造成损失。
对于商人来说,很多商人就是地主,同时一些商人认为赵岩不过是乱臣贼子,在一些忠义思想的作用下,他们投靠了崇祯这个阵营。
对于一些精明且能看清楚局势的商人来说,他们则愿意站在赵岩的阵营内。
站在崇祯那一阵营的商人很多也混迹在山东,在山东赚取钱财,但他们对赵岩没有认同感,这种现象很普遍。
此时皇室地位危急,无论是商人还是地主亦是皇亲国戚,在杨嗣昌派人游说下,都纷纷给与崇祯在财政上的支持。
同时杨嗣昌还在各地成立分会,不断的吸纳成员进入。
每处分会不时都钱粮运来京师,而且数量越来越多。在《皇家曰报》的宣扬下,崇祯的形象也开始拉升。
整个大明的旧制度得利阶级开始渐渐凝聚在崇祯身边,练兵所需钱粮的问题已经渐渐解决。
虽然崇祯失去了税收,但却在杨嗣昌的运作下,出现了一个新的收入来源——派捐!一种半强迫姓的捐款。
又各地德高望重者担任会长,上面下达派捐数额,然后由会长前去号召会内成员捐款,这对于加强舆论宣传和洗脑能力的朝廷来说,这种模式还是比较有效的。
这也是崇祯扩军的本钱,也是与赵岩对抗的本钱。也是崇祯信心的所在,在他感觉,大明子民是忠与他的。
……在赵家堡的赵岩,很快收到了情报部的情报。
“什么!崇祯这家伙竟然要扩军到30万人?他疯了吗?”赵岩看着传回的情报惊讶道。
三十万人!
这是什么概念?
用山东军的方法来建设一支三十万人的军队,每年最少需要2000万两的军费,赵岩正打算裁军呢!崇祯这家伙竟然扩军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