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报一出现,很多商人都打算开个电报局,特别是那些商帮,他们是合资办,并不是看重电报的利润,而是看种消息的传递速度,对于一个商人来说,信息传递速度是很重要的。
而有了电报,行商就很方便了。
山东政斧是允许私人办电报的,但仅限在大明境内,还严厉警告商人不得将电报技术带到其他国家。
这种严厉警告不是开玩笑,那些商人也不会闲的蛋疼去把电报开到其他国家去,在大明境内铺设电报就够了,能达到他们的目的了。
私人开办的电报局要与官办电报局联网,而且得采取官办电报局的模式,当然也可以增加更好的服务,但官办电报局所具备的服务项目必须有,而且信息传递属于服务姓的,若是服务态度太差,会被吊销资格。
这是个节省经费的好办法。
此时电报还是有线的,成本投入虽然不是太大,但若是把线路铺设全国,那费用还是较大一笔。
而有商人投资,政斧就不必要在这方面花钱了。投资方面由登莱银行投资一部分,私人再投资一部分,这个电报网络就能建立起来了。
除了想办电报的,还有的商人想办电力公司,一些商人已经把公司注册好了,就等着科技院在专利上给与使用授权,然后交个专利费,下面的就是具体运营了。
这些商人显然看出了电力方面的发展前景,随着电灯的出现,今后每户人家都会用电,因为电灯的价钱很便宜,三十几个铜板就能买到。
今后蜡烛的用量就不是那么大了,因为有了电灯。
开电力公司肯定赚钱,这是许多商人看完报纸后萌生出的想法。电力公司的模式就是用私人资金建设电站,然后这些电站与周边地区签订电力供应合约,例如某家电力公司提供的电力更便宜,更稳定,那么某个行政区域便会与这家电力公司签订合约,至于和谁签订合约,得看百姓的意见,因为他们要付电费,他们有权力自主选择用哪家电力公司的电。
官办电厂也是要建设的,不过民办电厂可以减少政斧的资金投入,而且在运营上不会出现[***]的现象,而是会进行优胜劣汰。
在较低的电价下,谁开不下去就会被开得下去的电力公司吞并,在这种竞争下,消费者可以受益。
官办这种体制,在一定阶段还是可以的,但若是过了某个阶段,总会产生腐化,最终初亏是消费者。
……而在南洋地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在进入东亚的各航道被封锁后,在东亚的据点纷纷投降。
而山东海军也开始向印度洋渗透。
印度洋是葡萄牙人的地盘,也有一些英国人的据点和商馆,以前更是还有荷兰人,不过荷兰人已经被赶走了。
葡萄牙人在与西班牙人签订《托德西拉条约》后,天真的在大西洋上划线,将世界一分为而。
大西洋以西的美洲归西班牙人,大西洋以东的非洲、亚洲归葡萄牙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