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爷顺着和大人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位老者白发苍苍、精神矍铄,一点也不似141岁的样子。乾隆爷站起身来:“朕听说今天来了位141岁的老人家,难得的是他不但身体好,精神更好。朕是看在眼里,高兴在心里。朕刚刚想到一个对子,不过只想出了上联,打算要诸位对一对下联。朕的上联是‘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别看这上联简单,这其中可是暗藏着玄机。两个甲子是120岁,再加上三七二十一年,刚好就是141岁。朕要求这下联中的数字相加也要得出141。倘若有人对上了,朕不吝赏赐!”
上联一出,所有人都皱起眉头冥思苦想了起来。可是过了许久,仍然没人能够对得出下联来。
“怎么?!没有人对得上来吗?!”
“臣倒是想到了一句。”一个人忽然站了起来,和大人眉头一簇:纪晓岚?!
“好,你说说看。”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嗯,古稀双庆就是两个七十相加,也就是一百四,再加上一个一,刚好是141。对得好,实在是太好了!给朕长脸!来人啊,赏!”
“谢皇上!”
“如朕所料不错,在座诸位定然有不少鸿儒之士,现如今已是酒至半酣,诸位不妨当众吟诗联句,直抒胸臆!”乾隆爷兴致勃勃地道。
于是,在场数千人开始争相吟诗作对,内容自然都与‘千叟宴’与‘乾隆盛世’有关。乾隆爷被这几千个老人捧得心花怒放,当下做《千叟宴》诗,以示心中激荡:
抽秘无须更骋妍,
惟将实事纪耆筵。
追思侍陛髫垂日,
讶至当轩手赐年。
君酢臣酬九重会,
天恩国庆万春延。
祖孙两举千叟宴,
史策饶他莫并肩。
时下的文人对此次千叟宴活动也是赞赏有加,称其为“恩隆礼至,为万古未有之举。”
乾隆爷闻讯,大喜过望:和珅这小子,事儿办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