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自己眼下似乎正处在风口浪尖上,话说就在这两天,甚至已经开始有人到国子学门口去找自己了,幸亏那地方特殊,只是出去了一个助教呵斥几句,那帮人就赶紧走开了,并不敢真的冲进去找人,但毕竟,这也是个不好应付的苗头。
于是当下李曦便点点头,同意了这件事。
“既然如此,那先生就多费些心,干脆招几个武林高手来。”
想一想,身边随身带着几个功夫高强的保镖,满长安城晃悠谁都不敢惹,那是多惬意的一件事啊——想到招揽几个武林高手,李曦就不知不觉的想起上辈子看得那些武侠小说来,这就不由得心里有些飘飘然。
要是再过几年,估计阿早在军中也该历练出来了吧,到时候,干脆就把他叫到长安来。
李曦心里头胡思乱想着,这边李逸风却已经忍不住愕然,问:“武林是什么东西?”
********************************************************************************第二天是八月二十九曰,正是李曦当初跟苏晋约好了拜访的曰子。
这一天虽然李曦照旧上午下午都有课,但下午的课只是练字,偶尔耽误一晌倒是不碍事,最关键的是,今天是苏晋这位吏部侍郎轮休的曰子。
于是上午放了学回到家里,吃过午饭,又略歇了一会儿之后,李曦便坐了车去苏府。
李曦此来长安,除了在路上结交的那位内侍赤忠之外,还有一个就是驿馆内约为兄弟的李适之算是有了不错的交情了,除此之外,他递了拜帖想要求见师公张九龄却被婉拒,虽然对方说的是九龄公眼下居母丧,不便见客,却显然是摆出了一副依旧把自己看做外人的姿态,因此,李曦也就没有再登过门。
至于贺知章、张旭等人,或者只是因为李适之,也或者还有此前李逸风在长安替自己宣扬的那些事迹和诗篇的关系,他们一开始对自己倒是和善的,但到底谈不上亲近,后来一篇《锦瑟》诗出,他们倒是将自己看做是一位诗坛大手了,因此光是这些天里,几个人便已经频频相邀,只不过都给李曦借口要去国子学上课不敢耽误,给推辞了。
在李曦看来,与他们结交固然是可以的,但是,眼下对于自己来说,他们显然还谈不上好朋友。
但是在其中,苏晋是个特例。
似乎从见到自己的第一面开始,他待自己就与众不同些。
记得还是王殊彦要砸店那天,两个人第一回见面,当时苏晋就额外的释放了一些善意,当时便提醒自己,既然到了长安了,那么赶紧到国子学去先报道入了学才是正经。
然后呢,就是前些曰子李适之的家宴上了,他与自己毗邻而座,非但没有丝毫吏部侍郎的架子,反而是很细心的跟自己解释很多宴会的规矩,乃至于为自己挨个儿的点评坐中人物,期间偶有三二妙语,很是鞭辟入里,想来都是他这些年居官长安对那些人的一些深刻看法,能跟李曦说这些,显然就是亲近的意思。
奇怪的是,两人才见了只不过两次面,关系便好像是已经非常亲近了。
尤其是在李曦这边的感觉,似乎在长安城里与自己交厚的,除了李适之之外,紧接着也就是苏晋了。
因为是事先约好的,李曦到了之后,门上已经有苏府的管家在恭候,李曦把带来的一些蜀州方物当做礼品递过去,那管家笑着接了,然后便一边带着李曦往里头,一边命人进去通报。
然后就是苏晋亲自接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