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临时政斧之所以顺利把权力移交给袁世凯,最大的原因就是财政已经破产,政斧的工作人员盼星星盼月亮般希望早点把这个烂摊子扔给袁世凯,他们实在是玩不转了。其他人对权力交接无所谓,但是孙文是临时大总统,当然有些不甘心,他做了两手准备,如果袁世凯接受《临时约法》,那他就卸任让贤,如果袁世凯不肯,就整军备战和北洋一决雌雄。
为了筹集军费,他曾经试着向曰本人借钱,曰本人提出的条件就是把汉冶萍作为抵押,中曰合办。消息一传开,举国哗然,光复会元老章太炎更是在报纸上痛斥“实业凡他商业皆可与外人合资,惟铁矿则不可;铁厂容或可与他国合资,惟曰人则万不可”,报界舆论纷纷,将负责和曰本人谈判的盛宣怀,骂做汉歼、国贼。
汉冶萍公司的股东开会,四百八十票全部反对和曰本人合办,股东大会致电盛宣怀,,《汉冶萍公司中曰合办草约》,至此正式取消。
自打民国初肇以来,无论被围困在首义之都武昌的黎元洪,还是在南京的孙文,包括现在燕京的袁世凯,最头疼的一件事儿就是没钱。
中央政斧每个月的花销就是两千万,而收入不过六百万,缺口极大。各省也莫不如此,只有柴东亮手里有大笔的美元和白银储备,银行发行的钞票通行南方各省,工业园区的订单更是加班加点都无法满足需要,而且都是先收代理商的定金、预付款然后才生产,所以财政并不感觉吃紧。
两淮盐政,对于袁世凯来说就是救命稻草,指望着这个向银行团办理借款,而这个对柴东亮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好,两淮的盐政我交出去,但是有一个条件。”
杨士琦笑道:“光华肯将盐政交给中央,什么条件尽管开口,莫说是一个,十个都行啊。”
柴东亮笑道:“我想要个官当当。”
杨士琦愣住了:“要官?也罢,除了陆军总长给不了你,其他的职务你随便挑!”
柴东亮笑道:“我要兼任江淮巡阅使。”
杨士琦的眼睛转了转,然后哈哈大笑:“用盐政换一个巡阅江淮的名义,这买卖你可是要亏本啊!”
柴东亮笑而不语。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