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卧龙助理

第四百零一章 再起之策(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彭羕的嘴角边涌起一抹不易觉察的诡笑,关羽的震怒,正合他的心意。

为了这一天,他已经等了近十年,现在,终于让他抓到机会了。

当年,那帮荆襄士人为了打击法正的“嚣张”气焰,不惜拿他彭羕作牺牲品,诸葛亮、庞统等人都曾在刘备面前进“谗言”,迫使刘备将自己贬到那偏辟之地作太守。

自恃怀才的彭羕尽管怀恨在心,但当时的他以为被贬只是暂时的,但没想到的时,随后的多年中,尽管法正几次试图再提携于他,但却无不被荆襄系的人所阻挠,到最后,就连法正也不得不放弃了他。

彭羕知道,自己的仕途多半是完了。

然而,他是一个不甘的人,他索姓放弃了往中央爬的机会,通法正的关系,调往了荆州当初,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手段,彭羕很快的得到了关羽的赏识。

待到后来,关羽被封为大将军,开大将军府时,便委以彭羕作长史。因为这委命出于关羽,所以朝中的荆襄系便不好阻挠。

恃才傲物的彭羕,为众人所不喜,却偏偏被傲慢的关羽所赏识,或许正是因为二人之间有着相似之处。

不过,聪明的彭羕之所以看重关羽,正是因为他预料到将来的某一天,如果刘备突然故去,大汉国的势必会展开一场帝位之争,而关羽,恰恰将在这场斗争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彭羕,便是把自己再起的机会,押在了关羽的身上。

关羽的怒令彭羕意识到有机可乘,于是,他长叹了一声,苦笑道:“不过,如今诸葛丞相等人掌握着朝廷,若是他们真的全然不顾大将军的意见,强行在长安拥立楚王为帝,造成新帝继位的既成事实,到时他们更可借助新帝的诏命来压制大将军,而大将军,只怕也无力反抗呀。”

关羽意识到了事态的复杂姓,沉吟片刻,问道:“彭长史,你素来多谋善断,不知你可有良策否?”

彭羕等的就是这句话,遂道:“此事易也,既然诸葛丞相他们能够选择拥立楚王为帝,那大将军就明确表示反对,反而支持齐王继位,如此一来,主动权便将掌握大将军手中。”

彭羕所提到的齐王,正是刘备的长子刘禅。

如果当初糜夫人没能生下刘泰,那刘禅自然而然的便会成为荆襄士人拥立的对象,刘泰的出生,不但使刘禅失去了嫡长子的身份,而且还失去了荆襄士人的拥护。

其实对于原先的关羽而言,刘禅刘泰谁当储君都无所谓了,只要不是关陇集团所拥护的那个刘山就行。但是现在,关陇集团大势已去,形势就不一样了。

“齐王虽然年长,但毕竟并非嫡出,若我支持他的话,只怕不太合适吧。”关羽尚有所顾忌。

彭羕却不以为然道:“齐王虽未嫡出,但毕竟年长,而楚王虽是嫡子,但时年不到十岁,若是以之继承大统,必然会主少国疑,导致君权旁落,两汉四百年来,幼君继位,权臣擅政的例子数不胜数。大将军以此为由,拥立年长皇子为帝,也是因时而变,理由充分合理,谁人又敢反对!”

彭羕不厌其烦的给关羽分析了一大通的利弊,听之竟是颇有道理,如果从这方面来看的话,诸葛亮等人拥立刘泰为帝,倒是维护本集团利益的私心要多一些,反而彭羕这番拥立刘禅为帝的言语,却是大义凛然,俨然在为国之大计着想。

其实,彭羕又何尝不是出于私心,如果借着关羽的权力与威名,刘禅能够成功登位,那自己则有拥立之功,官位必将平步青云,这才是他的真正的用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