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陛下。”陆秀夫道,“太祖时,高丽王朝曾遣使來我朝朝贡,辽国征伐高丽后,又改向辽国朝贡并与我朝断交,后金国崛起,高丽王氏遣使入金上表称臣,三十多年前,蒙古出兵高丽,高丽国王逃至江华岛,约十年前,蒙古于高丽和州(今朝鲜永兴)设置双城总管府,管辖原高丽东北部地区,目前,高丽王朝仅存在于其南部一带,在位的君主是亲蒙的元宗,从我们掌握的情报來看,现存高丽王朝的军队人数大约在一万五千人左右,由林衍、金俊和柳璥三位统兵大将分掌,其中林衍、金俊的实力最大,虽然林衍曾经认金俊为义父,但相互间却是不和,至于双城总管府的军力并不是很清楚,只是听來往的商人说过,双城府大约驻扎有七、八千人的蒙古军队。”
“整体而言,高丽半岛上有两股势力,蒙古和亲蒙的高丽朝的元宗,总兵力在二万人以上,陆爱卿,说说你们军务院的作战计划。”
“陛下,这次的东征部队由水陆双方联合成军,合计三万八千人,其中水师一万人,由东海舰队、沿江舰队以及北海舰队组成,水师陆战队三千人,陆军由扬州军区第九厢和临安军区第三厢组成,计二万五千人,预计在二月十二号从温州府出发,远征高丽,目前,属于水师的一万三千人已经在温州府水师基地集结,两厢陆军将士大约在三曰后便可全部抵达温州府,以待命出发。”
“整个作战计划分为三部分。”陆秀夫指着墙上的地图道,“陛下,首先是拿下耽罗(济州岛),其次是占领高丽半岛的南部区域,第三则是进攻蒙古人管辖的双城府。”
“恩,各位爱卿,远征高丽的难度较大,不像攻打琉球,东征军的统兵元帅定了吗。”
陆秀夫道:“陛下,水师由李北洋亲自统兵,但联军主帅人选还沒有确定,臣准备毛遂自荐,领军出征。”
“陆爱卿,军务院需要将精力放在正面战场上,你暂且不可外出。”我眉头微微一皱,接着问道,“主帅人选怎么还沒定出,我朝就沒有将军愿意统兵东征吗。”
“陛下,只因事关重大,而朝中名将大都在各军区驻守,所以,,,,,。”
“所以朝中就无将可派了。”
军事大学校长兼军务院院士史岩之见我微怒,起身道:“陛下,我朝的军制规定,统兵元帅只能由皇上钦定,而且是在出征前的十天才会公布。”
我脸色稍霁:“原來如此。”
“陛下,臣史岩之愿意领兵出征。”
我摇摇头道:“不行,史爱卿,军事大学这一年十分关键,你需要留在学校。”
范文焕本想出声领命,却自知能力有所不逮,最终闭口哑言,
“陛下,臣印应雷愿意领兵东征。”
“印爱卿。”我道,“可有把握。”
印应雷不慌不忙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陛下,臣以为,这世上并沒有绝对把握的战争,但只要我军事先准备充分,事中灵活果断,事后不骄不躁,自该有七、八成以上的胜算。”
“好,印爱卿,你來说说事先怎么准备方为充分。”
“陛下,臣以为首先要知道双方的优势所在,我朝将士人数为优,装备精良,令行禁止,具有人和,而敌方熟悉当地的山川地势,具有地利,最关键的天时却也为我方所拥有,高丽岛上蒙古、高丽本就处于微妙的对峙状态,而高丽内部又是君王和将帅不和,元宗驾驭不了军队,所以,只要蒙古不再增兵,我军自是优势大于劣势,至于事中,则需要根据战场的变化,高丽的风土情况我军不熟,所以需要随时改变技战术,但不可犹豫行事,而事后则要善于进退,当退要毫不犹豫,当进也要一鼓作气。”
我点点头道:“此次东征,首先要拿下高丽外围的耽罗国,这是第一个任务,也是最简单的任务,再以耽罗为本,进攻高丽半岛,登陆之后,我军便要和高丽军队交战,击败并占领高丽,这是第二个任务,接下來,就要和蒙古军队正面交手了,如果蒙古沒有派兵增援,那就要将原蒙古驻军消灭,在高丽半岛建立我朝又一处海外根据地,并固守之,如果蒙古人派兵增援,那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进攻还是防御,这点朕不做具体指示,一切由东征元帅自行决定,对于进军高丽的目的,你们都该清楚,所以,这第三个任务并非固定不变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