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谢道临也已经下达了停止射击的号令,笑道:“李大帅,这就是火炮的威力啊。”
李庭芝心情大好,下令道:“火炮营收兵,其余各军慢慢回撤,破虏军断后。”
夏贵道:“看來,今后的攻城战将会完全改变,攻击方不会再以牺牲更多的将士作为代价了。”
“恩,陛下英明,能发明威力如此巨大的火器,实乃我朝之幸也,我军要拿下沂州城,指曰可待。”李庭芝显得颇为兴奋,笑笑后话锋一转,对夏松道,“夏松将军,吩咐斥候营,挑选几位精干之人,分别去往大都、济南两地,就说董文炳将军不愿意做汉歼,与我军合谋,在沂州之战中不战而退。”
夏松道:“是,大帅,末将这就去安排。”
一个时辰后,沂州城的帅府中,
董文炳对手下几位心腹将领说道:“李庭芝部不仅有了火弹,还有火枪和火炮,按照其炮火的破坏力,本帅估计,用不了几天,城门便会告破,到时,我军是在城内进行巷战,还是北撤。”
又是田应都先道:“董帅,如果进行巷战,必定会是一场苦战,胜负难知,何况在火器面前,阿术元帅的中路军也是选择了撤退,所以,末将认为,退回济南府,再做打算。”
田应都老谋深算,对董文炳又是忠心耿耿,所说之意大部分是为董文炳考虑,要知道,身为朝中大将,其手下的兵力是其在朝中地位的真正保证,
至于元朝也好,蒙古国也罢,似乎和他都无关系,田应都的这种看法或许代表了大部分北方汉人的观点,对于这些身处北方的汉人百姓而言,宋朝已经是百年前的历史了,而作为汉人,又终究不可能对金、蒙有归属感,所以,无论是谁当政,首先要保护好自己,方为正道,
在座的这几位将领都是董文炳的亲信,也都是汉人,自然认同田应都的建议,
董文炳心里也有保存实力的想法,虽然大元皇帝忽必烈对其十分器重,在三年前剥夺汉人世侯的权力时,唯有董氏一脉未曾触动,但因为是汉人之故,难免也会有那么一天,不可否认,田应都的方案完全可行,既然阿术的中路军可以这么做,那东路军同样也有理由撤军,
犹豫、矛盾,皇上对董家一向亲睐有加,只顾保存实力,不管江山社稷,这似乎也不是董文炳的为人,
思考了很久,董文炳最后摆摆手道:“各位将军,你们先退下吧,待本帅自己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