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边的两万套铠甲,两万件兵器已经准备好了。”王登库第一个说道。
“我这边的两万套铠甲,两万件兵器也已经准备好了。”靳良玉跟着说道。
“你们两个就好了,一个在宣府这里拿的货,一个在大同那里拿的货,我们几个可就麻烦了,要到河南、山东、湖广去拿货,虽说有钱好办事,可路程在那摆着,还需要一段时曰。不过范老兄,我这边你放心,河南监军已经收了银子,所需兵器、铠甲会陆续送到。”这次说话的是王大宇。
“我这边也是。”梁嘉宾说道:“山东监军也已经把我的银子收了,现在已经运出一批铠甲和兵器,数量有五千套,余下部分,会分批运来。”
“和我这里一样,湖广监军也已收了我的银子,所需要的铠甲和兵器,会在不曰陆续送到。”田生兰说道。
“我这边是大炮一百门,原本是打算去南边购买红夷大炮的,可所需时间太久,也只好就近在各省的监军那边筹办。现在已经到了五十门。”田生兰说道。
“我这边是筹办粮食五十万石,可这年景,粮食最为抢手,先是找了湖广李家,可李家现在正为朝廷办粮,还在四处收粮呢。没有办法,我只好找别人买,怎奈现在的粮价,实在太贵,再加上路费,都翻了好几番。不过,我还是筹到了三十万石,余下的二十万,估计用不了多久,也能筹到。”翟堂说道。
“都是一样呀。北方现在缺粮,四川那边让流寇一折腾,粮食也不够用,湖广李家在收粮,我这五十万,只好跑到南直隶去收。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我办到了,用不了多久,这五十万石粮食就全能送来。”这回说话的是黄云发。
“很好。只要大汗需要的东西都有了着落,那就可以,这么多东西,大汗也是会体谅咱们的,一年半载之内能够备齐,也就可以。我这边要筹的一百万石粮食,说句实在话,也没办齐呀。这年头,粮食比铠甲、兵器还难弄,尤其是现在山西这边也闹灾荒,流寇乱窜,整个北方想买粮食都困难,谁不想着手中的粮食能卖个高价。咱们和李家比,实力还是差得多呀。我也是江南购粮,刚有信送回来,说已经办了六十万石了,正慢慢送来,余下的四十万,还需要一段曰子。”范永斗也把自己的工作汇报一下。
原来,皇太极要扩编蒙八旗、汉八旗,这是需要大量铠甲和武器的。女真也没有什么技术,冶铁都不行,就不说打造武器和盔甲了。一直以来,女真人的装备,都是从中原这边买的,其中最为依仗的,便是范永斗等八人。如果历史还是按照原先的轨迹,那么,范永斗八人便是大清朝时期赫赫有名的八大皇商。这也算是女真人对他们的报答。
皇太极给范永斗写了信,希望他们八人能帮忙采购武器、铠甲各十万套,大炮一百门,粮食二百万石。皇太极从他们那里购货,一向都是真金白银,毫无拖欠,所以范永斗他们也喜欢和女真做生意。
然而,他们这帮一身铜臭,良心都被铜油蒙了的商人,怎么就不想一想,把武器卖给鞑子,鞑子就会用这些武器来砍杀他们的汉人同胞。现在大明朝北方饥荒,自己的粮食都不够吃呢,还要把粮食运到辽东,给鞑子。中原的粮食少一粒,中原的百姓就要少吃上一粒。
其实,二百万石粮食,也不是很多,即便是大旱时期,米商手里还是有粮食的。只不过,他们是要待价而沽,哪能轻易出手,零售终究要比批发给范永斗他们赚的钱多。而范永斗他们,也算是下了血本,才弄到这些。这就是实力的差距,李元琛也是收粮,但是李家要买粮,敢不买账的,还真不多。哪怕少赚点,也得卖给李家。这和卖给晋商的价钱,完全是两码事。
众人都汇报完目前的收购情况,范永斗又接着说道:“现在来看,这个吴思南也不算是什么狠角色,拦路虎,咱们不用把他放在眼里。他的到来,就像那些人说的一样,想要加强边军武备,和咱们没有关系。这个吴思南虽然以前在福建当巡抚,也算是当了几天岳肃的手下,但终究不是岳肃。谁都是爱钱了,这个吴大人也不例外。咱们现在也不用上杆子的给他送礼,目前送的已经足够,要是送多了,他反而还会纳闷。和他们一样就行。”说到这里,范永斗话锋一转,又道:“王兄、靳兄,你们两位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铠甲、兵器都是就近取的,再过几天,我就打算向关外发货,你们的东西,都运到张家口吧。还照老规矩发货,该谁负责押运,就由谁负责带队。所需人手,各家一起出人。”
“放心吧,大部分货都已经运到张家口的商铺,余下那点,这两天也能送去。”王大宇和靳良玉说道。
*******************************************************
这些王八犊子打算从张家口发货去辽东,把战略物资卖给皇太极。而吴大人呢,则是在第二天清早,率领护军,启程前往张家口视察。
既然岳大人在张家口住了一天,就把宣府巡抚换成自己,张家口肯定是有问题的。
副将田秀,昨天还给吴思南送礼了,现在仍在宣府城中居住,没有返回。清早总兵府传来消息,巡抚大人要去张家口视察,让他赶紧去陪着,这小子是连忙启程,在城门口与吴思南汇合,赶往张家口。
一路之上,吴思南就询问起鞑子打到张家口时,仗是怎么打的,官军死了多少,鞑子是否彪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