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枢一木匠

第七章 教育很重要(4 / 4)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有了她的话,岳萌与郑成功才又拿起筷子,继续吃了起来。

再说岳肃,此刻胸中的火气,已经窜上顶梁。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会是这样,倘若长此以往,再不管教,岂不是要发展成为裴英杰那样的纨绔子弟,搞不好,还不如裴英杰呢。自己的一世英名,怎么也不能毁在儿子的手里,得找一个好一点的先生,好好管教儿子。

家事、国事、天下事,岳大人要管的实在太多了,他也想自己教育儿子,可哪有那么多时间呀。自己再过两天就要出门了,还是先给儿子找一个先生先教着,有什么事,等自己从曰照回来再说。

岳肃到了前院,喊来金蝉,让他派人出府,找一位好点的先生,到府上教孩子。

金蝉当下领命,带着几十个人,到街上打听坐馆的先生。

燕京城内教书的人有的是,可以说,除了进士之外,举人、秀才都有坐馆的。不过,举人开馆,教的都是诚仁,不可能去当启蒙老师,去做启蒙老师的也就是秀才一档。

明朝的教育界,那是等级分明,哪怕是首辅的儿子,在启蒙阶段,也很少有举人上门,因为这太大材小用了。在《唐伯虎点秋香》里面,那个华太师家里请的老师,不也就是一个老秀才么。这个世上,也就皇上的儿子,能够是个例外,可以得到翰林院的学士讲课。

当然,以岳肃的身份,想要找个好老师,也是很容易的,除了进士找不了,找举人并不困难,只要给定义为幕僚,这样的话,上门的人都能成群结队。

金蝉带人出去之后,突然感觉很是迷糊,他哪里知道京城里在哪聘先生呀。不过他也有办法,跑到了顺天府去打听,岳大人家里的事,谁敢怠慢,府尹大人马上叫捕头去办,一定要找个好点的。作为顺天府的捕头,街头巷尾的事,哪有不知道的,那捕头很快给请来一位老学究。

老头是顺天府落地的秀才,二十岁得到秀才功名,后来一直考到四十五岁,还是个秀才。其间经常担任儿童启蒙教育工作。见四十五岁还没考上举人,他也心灰意懒,干脆不考了,从此就从事教育工作,给不少燕京城的大户、官宦人家当过儿童教师。前些时曰,刚刚在一富户家辞馆,因为名声在外,聘请的人还不少,别看老头自己考不行,教学生很在行,他教出来的学生,不少都考上举人和进士。老头正考虑去哪家呢,顺天府的人就来了,一说是岳大人府上开馆,找到了他,老头是激动不已,马上就一口答应下来。

金蝉见到老头,很是满意,谢过顺天府,带着老头返回岳府。岳大人府上招认,当然不能随随便便,金蝉顺路走了趟六扇门,让人查一下老头的背景。

老家伙名叫王学政,确实在京城的教育界有名,金蝉也就放心。带回府上,岳肃亲自接见,别看岳肃官大,但大明朝讲究的是尊师重道。通常情况下,一个秀才,见了岳肃都得自称学生,可今天给儿子请老师,王学政的地位也就提了上来。

和王学政聊了一会,岳肃认为此人确实有些才华,而且教育经验丰富,适合做自己儿子的老师。当下,岳肃叫人,去把儿子喊来,到书房行拜师礼。

结果,等了半天,下人也没把岳森带来,岳肃心中着急,纳闷起来,按理说,沐天娇所住的院子,离自己的书房不远,这么久的时间,两个两回也差不多走完了。

着急的功夫,小人回来了,可是,却只有他一个人。

“岳旺,我不是要你将公子带过来吗?怎么只有你一个人过来?”

“回老爷的话……”下人岳旺一脸难色地说道:“小人见到了公子,可一说是老爷请公子过来拜师,公子却是死活不来,小人苦苦相劝,也没有用处。二夫人说,让老爷先等一会,由她再劝劝公子。”

“什么?”一听这话岳肃又火了,自己让他拜师,他竟然敢不过来。岳肃随即站起身来,冲着王学政一拱手,说道:“王先生,让您见笑了,岳某这就去将小犬带来,您请在此宽坐。”

“小孩子么,经常督导就好了,大人不必生气。老朽在此候着就是。”终究是教育工作者,别看只是秀才,但自恃还是比较高的,说起话来不卑不亢,甚是和婉。

(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