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色生枭

第三十章 逆势(3 / 4)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与大燕的睛城军制相似,南理凤凰城的卫戍也分做内外两个部分。城内为禁军,也称作宿卫兵,负责皇宫、城门、城中各处的守卫之责;城外驻军则统称牙门军,分作中军、左右卫三个大营,平曰里并不担任护卫任务,但随时准备奉召而动。

靖王任瑭这十几年的功夫,就下在了驻扎于京郊的四万牙门军身上……牙门军中的骨干将领,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一是皇室宗亲;另则是曾在沙场奋战的忠心猛将调任回京,这一部分将领,若仔细查看底档,便不难发觉他们都有个共同之处:曾在北方领兵杀敌,或直接活间接,都曾做过靖王爷的手下。

会如此也不能算兵部糊涂混蛋,南理国有仗可打的地方,不外西、北两线,镇西王现在还手握兵权,当然不能再调西线将领来充实牙门军,否则红波府的势力岂不是越做越大;而靖王早已卸甲归田不问朝中事情,调用他的旧将再正常不过。

镇西王本身也为避嫌,对京军将领的任免从未有过只言片语,加之靖王这些年有意调配,十几年下来,做成了牙门军现在的局面。

其实禁军也好、牙门军也罢,都是直属于皇家领导的精锐武力,他们都足够忠心,皇帝一声令下便会赴汤蹈火,如果让他们在皇帝和靖王之间选择,靖王只能靠边站。

可现在皇帝殉难了,镇西王又远在西北,现在有没有收到中秋惨祸的军雀呈报还未可知;反观靖王,人在京中且代表了皇室,牙门军自然就会向着靖王靠拢……胡大人手中没有军权,但是对兵家的事情看得足够清楚,一开口就是长篇大论,宋阳实在没耐心听他说完,打断问道:“京中的禁军呢?”问过后又刚忙补充了句:“不用讲原因分析道理,咱知道他们听谁的就足够了。”

“禁军中没有那么多亲近靖王的将领,不过他们是皇室的军队,现在皇家事情全由靖王做主,禁军自然也就听他的,而且板上钉钉的是:一旦新皇登基,立刻就能得到他们的效忠。看现在的样子,新皇一定会在镇西王赶回前登基大宝。”

宋阳听得直皱眉头:“不是,我不明白。镇西王在京里没势力么?事情全凭靖王做主?”

“镇西王当然有势力,可他人不在,群龙无首没法发力,两个最最关键的地方里,第一个就是镇西王不在京中,现在没人能和靖王平起平坐。”胡大人晒了下:“京城军队和皇家事情大概就是刚说的样子,再就是朝中,中秋之后,班大人也站出来了,和靖王亲近得很。”

既然是蓄谋已久的叛乱,有朝中重臣参与进来也不算意外,不过听到‘班大人’这三个字,宋阳还是愣了下:“右丞相?”说完稍稍停顿片刻,又问道:“其他大臣呢?”

“说穿了吧,这件事到最后,就是靖王和平西王斗,其他不相干的贵族、大臣统统都是看热闹的。于我而言,在听你说过那些事情之前,我也没有立场的,只要别动我碗里的肉,谁当皇帝我都无所谓……”

说着,胡大人的声音低沉了下来,语气很重:“镇西王现在被动得很了。最简单的,他回来时要不要带兵?带兵的话,出师之名何在,岂不是诏告天下他要回来夺权;不带兵,说不定都过不了牙门军那一关,和送人头上门有什么分别。”

宋阳对政事几乎是一窍不通,应道:“当然要带兵回来,丰隆死了,皇位本来就该是他的,带自己的兵来夺自己的龙椅,有什么不妥?”

胡大人冷笑:“皇位可从来没有‘该是谁的就给谁’这么一说。这就是刚才说到的,两个关键中的第二个了……贼尼无鱼。”

现在回想,无鱼号召佛门弟子‘正觉正视听’,不是专门针对宋阳。若再站得高一些就能明白,宋阳被竖成了靶子,只是为了造势。只有一群和尚念叨着‘妖邪将至’,影响终归有限,但‘妖邪难道是宋奇士?’,一下子就变成了坊间的谈资,什么样的警告、预言都不如‘八卦’流传的更广。

让南里百姓在关注‘宋奇士与和尚之争’的同时,也记住了来自佛门的预言。

燕子坪周边信徒冲击封邑,也是这个道理,无鱼不想把宋阳怎么样,她只是要借着一桩又一桩的风波把‘妖邪降世’的预言散播出去,直到八月十五巡游惨祸,众人才恍然大悟,真的有妖邪降世啊,佛门高僧早都提醒过大家了,只是大伙都会错了意,还以为宋奇士有什么不妥。凤凰城内外几座大寺也同时对外宣布,他们之前召开法会警醒信徒,是得了无鱼师太的指点。

一下子,提前向天下发出警示的无鱼师太声名陡涨,再加上她的佛名本就冠绝南理,到此刻只能用盛名无两来形容了,可以想象的,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寺、高僧宣布‘真相’,无鱼师太的威望还会再往上窜一窜。

至于燕子坪周边、纠结信徒扰乱封邑的那几座大寺的主持,只是他们佛法不精,误会了无鱼师太的警告……反正无鱼给他们传得是密信,旁人并不知晓。

宋阳还真挺佩服无鱼的,这样的手段算得上‘炒作’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