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界看来,利川小次郎访美,除了“例行公事”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想借此修复已经出现裂痕的美曰关系,依靠美国的支持巩固曰本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地位。可是让外界没有想到的是,利川小次郎见到克洛宁之后,首先谈到的事情并非美曰关系,而是曰本在美国的利益。
说得准确点,是那些在曼哈顿袭击事件中遭受了惨重损失的曰本企业与游客的利益。
根据曰本当局提供的数据,袭击发生的时候,曼哈顿岛上至少有五千名曰本游客,以及一万余名曰本企业的外派工作人员。在这座面积不大的小岛上,还有数百家曰本企业的办事处、分公司、以及属于曰本企业的固定资产。袭击中,至少有一千余名曰本人遇难,财产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因为美国当局没有承认这是一次战争,所以需要向受害者做经济赔偿。
利川小次郎在这个层面上提出赔偿问题,显然不太符合已经出现矛盾的美曰关系,更像是在向美国施压,以此让美国在涉及到曰本利益的问题上,更多的考虑曰本的诉求,而不仅仅从美国利益出发。
受此影响,利川小次郎与克洛宁的会晤不算成功。
此时的美国,更需要盟国的支持,而不是受到盟国的指责与非议,更不是与盟国商讨赔偿事宜。
问题是,美国确实应该为曰本企业与曰本游客的损失买单。
即便不是美国联邦政斧,也得由美国的保险公司买单。
与诺里斯不一样,克洛宁在对内政策上,更加注重恢复正常秩序,而不是把全部重点放在善后工作上。准确的说,使社会恢复正常秩序,也是善后工作的一部分,而且是最关键的一部分。
上任之后,克洛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保险公司提供担保。
作为诺里斯卸任的交换条件,国会也在克洛宁就任之后,通过了修改后的联邦政斧借贷担保法案,为联邦政斧提供了更大的债务空间,也赋予了联邦政斧用税收等资产,为因为袭击而经营陷入困境的企业提供借贷担保。
在恢复经济秩序的工作中,关键就是让民众恢复信心,让企业获得恢复经营的资金。
由此可见,保住那些濒临倒闭的保险公司,成为美国经济重建的主要工作,也是受害民众重建家园的必要保障,而利川小次郎非常准确的抓住了美国的要害,在赔偿问题上向美国施压。
他这么做,无非想要美国做出让步,更加重视曰本的利益诉求。
作为一名从副总统位置上升起来的总统,克洛宁处理危机的能力,不但远远比不上历史上那些功勋卓著的领袖,连诺里斯都比不上。事实上,在美国历史上,与克洛宁身份相似的总统,表现都不怎么样。比如接替罗斯福的杜鲁门,以及接替肯尼迪的约翰逊,前者让美国卷入朝鲜战争,后者则使美国在越南战争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克洛宁也好不到哪里去,面对利川小次郎的威胁,竟然全面妥协,交出了主动权,在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上,被利川小次郎牵着鼻子走。
离开华盛顿的时候,利川小次郎带着一份非常丰厚的礼物。
按照他与克洛宁达成的协议,美国将继续履行对曰军售协议,即出售F-22J与F-35B战斗机、及其生产专利,为曰本提供航母的建造技术,比如电磁弹射器。除此之外,还将大幅度提升曰本在军事同盟中的地位,赋予曰本军队更多的行动自主权,并且逐步撤消在曰本的军事基地。
仅仅一个月之后,美国就向曰本交付了第三批,即最后一批在美国生产制造的F-22J战斗机,以及第一批按照曰本海军的要求进行制造的F-35B战斗机,随后美国正式向曰本移交了电磁弹射器的技术文本资料。
利川小次郎回到国内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积极推动航母的建造工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